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5
作者
魏娟娟 [1 ]
冯正直 [1 ]
卢稳娜 [2 ]
机构
[1] 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系心理学教研室
[2]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政治部干部科
关键词
大学生; 抑郁状态; 反事实思维;
D O I
10.16016/j.1000-5404.2009.11.025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大学生的自发和诱发反事实思维的特点。方法采用自我报告法、故事脚本法和反事实思维推理测试(counterfactual inference test,CIT)。被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轻度抑郁状态组、中度抑郁状态组和重度抑郁状态组),均完成自发反事实思维试验和诱发反事实思维试验及CIT测试,并对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和合理性及CIT的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数量方面,轻度抑郁状态组的自发反事实思维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中度和重度抑郁状态组(P<0.05,P<0.01),重度抑郁状态组自发反事实思维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各组产生的诱发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合理性方面,各组自发反事实思维的合理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其合理性明显降低;而诱发反事实思维的合理性仅重度抑郁状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CIT得分方面,重度抑郁状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抑郁状态大学生产生自发反事实思维的数量逐渐减少,合理性逐渐降低。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大学生产生的诱发反事实思维数量均无明显差异,而重度抑郁状态大学生诱发反事实思维合理性明显低于正常大学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098 / 110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烧伤患者抑郁情绪障碍发病特点的研究 [J].
何梅 ;
覃霞 ;
陈军 ;
杨宗城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8, (14) :1371-1373
[2]   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与自动思维、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J].
汪涛 ;
王乃文 ;
胡鸿群 ;
冯正直 ;
刘云波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7, (05) :442-444
[3]   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冯正直 ;
张大均 ;
汪凤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04) :71-73
[4]   归因是怎样影响假设思维的? [J].
张结海 ;
朱正才 .
心理学报, 2003, (02) :237-245
[5]   Brain mechanisms involved in processing unreal perceptions [J].
Ku, Jeonghun ;
Kim, Jae-Jin ;
Jung, Young Chul ;
Park, Il Ho ;
Lee, Hyeongrae ;
Han, Kiwan ;
Yoon, Kang Jun ;
Kim, In Young ;
Kim, Sun I. .
NEUROIMAGE, 2008, 43 (04) :793-800
[6]   Only spontaneous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is impaired in patients with prefrontal cortex lesions [J].
Beldarrain, MG ;
Garcia-Monco, JC ;
Astigarraga, E ;
Gonzalez, A ;
Grafman, J .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 2005, 24 (03) :723-726
[7]   Impoverished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is associated with schizophrenia [J].
Hooker, C ;
Roese, NJ ;
Park, S .
PSYCHIATRY-INTERPERSON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2000, 63 (04) :32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