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屈伸肘运动中主动肌与拮抗肌的表面肌电图变化

被引:9
作者
张海红 [1 ]
王健 [2 ]
机构
[1]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2] 浙江大学体育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屈伸肘运动; 拮抗肌; 表面肌电信号; 共激活; 非线性分析;
D O I
10.16038/j.1000-6710.2009.04.032
中图分类号
G804.21 [运动与人体结构];
学科分类号
040302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肘关节屈伸运动过程中主动肌和拮抗肌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活动,探讨不同强度运动诱发肌肉疲劳的中枢运动控制规律。方法:11名男性受试者完成3组不同负荷的肘关节屈伸运动实验,采用线性(AEMG、MPF)和非线性(C(n)、%DET)分析方法,对不同强度下屈伸肘运动中主动肌(肱二头肌,BB)和拮抗肌(肱三头肌,TB)的sEMG信号及共激活比值(CR)进行研究。结果:向心屈肘关节运动条件下,主动肌BB的AEMG呈现5kg和15kg不变而10kg负荷随收缩次数的递增逐渐增加的现象,拮抗肌TB的AEMG在所有运动强度条件下均未表现出明显增加的现象;向心屈肘关节运动过程中,AEMG和MPF斜率受运动负荷强度和主动肌/拮抗肌因素双重影响,C(n)和%DET斜率仅存在运动强度效应,不存在主动肌/拮抗肌效应;向心屈肘关节运动过程中主动肌和拮抗肌的CRAEMG、CRMPF、CRC(n)和CR%DET均具有明显的运动强度效应而无收缩次数效应,且向心屈肘和离心伸肘运动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结论:共激活现象在线性指标和非线性指标上呈现不同变化;共激活作用的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不受肌肉疲劳因素的影响;不同强度肘关节屈伸运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对主动肌和拮抗肌运动单位的募集可能采取了不同的控制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431 / 4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最大随意收缩诱发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 [J].
张海红 ;
王健 ;
杨镇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6, (05) :373-376
[2]   运动性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非线性信号特征 [J].
王健 ;
方红光 ;
杨红春 .
体育科学, 2005, (05) :39-43+64
[3]   不同负荷方式引起的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征 [J].
方红光 ;
王健 .
生物物理学报, 2004, (05) :393-398
[4]   疲劳相关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非疲劳特异性研究 [J].
王健 ;
杨红春 ;
刘加海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4, (01) :39-43
[5]   EMG recurrence quantifications in dynamic exercise [J].
Liu, Y ;
Kankaanpää, M ;
Zbilut, JP ;
Webber, CL .
BIOLOGICAL CYBERNETICS, 2004, 90 (05) :337-348
[6]   Mean power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the mechanomyographic and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s during incremental cycle ergometry [J].
Perry, SR ;
Housh, TJ ;
Weir, JP ;
Johnson, GO ;
Bull, AJ ;
Ebersole, KT .
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 2001, 11 (04) :299-305
[7]   EVALUATION OF TH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THE SURFACE EMG AS AN INDEX OF MUSCLE FATIGUE [J].
PETROFSKY, JS ;
GLASER, RM ;
PHILLIPS, CA ;
LIND, AR ;
WILLIAMS, C .
ERGONOMICS, 1982, 25 (03) :213-223
[8]  
Nonlinear Sur-face EMG Analysis to Detect Changes of Motor Unit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Synchronization. FARINA D,FATTORINI L,FELICI F,et al.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