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显示及其表达的油气藏改造信息

被引:2
作者
凡元芳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2]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关键词
中国南方; 海相地层; 油气显示; 储层改造机制; 储层改造时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中国南方地面及井下共464个沥青、油、气显示点的层位、产状、改造机制和改造时期统计分析认为:油气显示产状丰富,裂缝(断裂)占优,晶洞和孔隙次之,溶孔和溶洞最少.断裂作用是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原生油气藏最主要的改造机制,其次是隆升剥蚀作用.不同区块有不同的改造机制,中、下扬子区油气显示与张性正断层及其张节理密切相关,上扬子区为断裂和隆升剥蚀的联合作用.油气显示的原始改造期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其次为喜山晚期.各构造区块原始油气藏的改造时期不同,中、下扬子区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上扬子区为燕山晚期—喜山期,江南隆起具有分段性,北段从海西期就开始被改造,直至喜山早期,而中段和南段的改造时期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
引用
收藏
页码:6 / 9+108 +1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M].马力[等]著;.地质出版社.2004,
[2]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显示类型及分布特征 [J].
彭金宁 ;
刘光祥 ;
潘文蕾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5) :575-577
[3]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油气充注与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J].
马永生 ;
蔡勋育 ;
郭彤楼 .
科学通报, 2007, (S1) :149-155
[4]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特点与勘探方向 [J].
肖开华 ;
沃玉进 ;
周雁 ;
田海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316-325
[5]   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的地质意义 [J].
赵孟军 ;
宋岩 ;
张水昌 ;
柳少波 ;
秦胜飞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5) :545-551
[6]   中国南方天然沥青、油气苗分布与找油气关系 [J].
张学玉 ;
李国建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9, (02) :44-48+5
[7]   中国南方古油藏与油气评价 [J].
王守德 ;
郑冰 ;
蔡立国 .
海相油气地质, 1997, (01) :44-50+5
[8]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中油气显示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梅廉夫 ;
费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2, (02) :155-16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