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群划分研究

被引:13
作者
闫丽洁 [1 ]
石忆邵 [2 ]
杨瑞霞 [3 ]
鲁鹏 [1 ]
机构
[1]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2]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关键词
史前聚落群; GIS; K-medoids聚类; 环嵩山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8 [遗址];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摘要
以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支撑,考虑聚落间的空间关系及地形与水系对聚落群的影响,改进K-medoids方法,利用聚落的加权距离代替欧氏距离,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划分为三大聚落群。伊河、洛河、涧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岗到龙山时期古人的生产活动越来越活跃,从龙山到夏商时期,有可能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逐渐走向衰退。沙河、汝河流域聚落群4个时期的聚落数量均较少,说明不太适合古人类居住。贾鲁河、双洎河、颍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岗到夏商时期,聚落数量不断增加,说明该地区古人类的生产活动越来越活跃。通过聚落群划分研究,揭示史前聚落空间分布特征,更深入地了解史前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综述 [J].
鲁鹏 ;
杨瑞霞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 32 (01) :165-169
[2]   环嵩山地区9000 aB.P.-3000 aB.P.聚落规模等级 [J].
鲁鹏 ;
田燕 ;
杨瑞霞 .
地理学报, 2012, 67 (10) :1375-1382
[3]   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三维可视化分析 [J].
鲁鹏 ;
刘伟 ;
杨瑞霞 ;
周昆叔 ;
陈盼盼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1, (02) :157-160
[4]   临汾龙山文化陶寺类型聚落群研究 [J].
许顺湛 .
中原文物, 2010, (03) :34-39
[5]   论自然环境对河洛与海岱地区古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J].
靳松安 .
许昌学院学报, 2010, 29 (01) :85-89
[6]   郑州—洛阳地区史前连续文化聚落的K-means聚类挖掘研究 [J].
毕硕本 ;
闾国年 ;
陈济民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7, (05) :48-51
[7]   改进型的K-mediods算法 [J].
李欣宇 ;
傅彦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 (04) :532-534
[8]   论嵩山文化圈 [J].
周昆叔 ;
张松林 ;
张震宇 ;
杨瑞霞 ;
蔡全法 ;
宋国定 ;
宋豫秦 ;
莫多闻 ;
王辉 ;
鲁鹏 ;
郝利民 ;
王超 .
中原文物, 2005, (01) :12-20+1
[9]   陕西仰韶文化聚落群的启示 [J].
许顺湛 .
中原文物, 2002, (04) :7-13
[10]   华夏文明之根——嵩山地区在华夏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中的地位 [J].
杜金鹏 .
中原文物, 2002, (02) :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