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价操纵与送转股

被引:42
作者
肖淑芳 [1 ]
张超 [2 ]
机构
[1]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2]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经理人; 行权价操纵; 送转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以2006年1月1日~2008年7月30日沪深两市首次披露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经理人的行权价操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票股利和公积金转增是经理人操纵其股票期权收益的主要方式,影响送转股的主要因素包括经理人的激励比例、股权集中度和股价涨幅等。大股东拥有比较强的控制地位,对经理人的操纵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股价涨幅是影响送转股水平的最主要因素,说明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公司,经理人有目的的利用提高送转股水平方式降低行权价格,通过市场的"价格幻觉"提高股权激励收益。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上市公司送转股行为动因的实证研究 [J].
薛祖云 ;
刘万丽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5) :114-121
[2]   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前的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肖淑芳 ;
张晨宇 ;
张超 ;
轩然 .
南开管理评论, 2009, 12 (04) :113-119+127
[3]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决策的调查研究分析 [J].
易颜新 ;
柯大钢 ;
王平心 .
南开管理评论, 2008, (01) :48-57
[4]   股权激励、盈余操纵与国有股减持 [J].
陈千里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149-155+207
[5]   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J].
李延喜 ;
包世泽 ;
高锐 ;
孔宪京 .
南开管理评论, 2007, (06) :55-61
[6]   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
王克敏 ;
王志超 .
管理世界, 2007, (07) :111-119
[7]   股利政策、盈余持续性与信号显示 [J].
李卓 ;
宋玉 .
南开管理评论, 2007, (01) :70-80
[8]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 [J].
宁亚平 .
会计研究, 2004, (09) :62-66
[9]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特征及解释 [J].
谢朝斌 .
财贸经济, 2004, (05) :55-60
[10]   中国上市公司送股、转增行为动机初探 [J].
何涛 ;
陈小悦 .
金融研究, 2003, (09) :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