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横过西昆仑和塔里木结合带的山隆盆降机制动力学模拟
被引:6
作者:

张贵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高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肖序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山隆盆降;
岩石圈根;
有限元数值模拟;
动力学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最近的地震探测表明 ,在西昆仑和塔里木结合带有岩石圈根存在。据此 ,本文提出地壳均衡与岩石圈根拖曳共同作用导致“山隆盆降”的动力学机制假说。利用新近中英合作完成的有限元粘弹塑构造数值模拟技术FEVPLIB ,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西部横过西昆仑和塔里木结合带剖面的这一动力学演化过程。这种模式既能解释高原隆升 ,又能解释边缘沉积盆地的成因。模拟结果表明 ,两个大陆碰撞到一起 ,当岩石圈根一旦形成以后 ,造山水平挤压力主要来源于岩石圈根的向下拖曳 ,而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沦为次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41 / 5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新疆塔里木西昆仑宽频地震观测实验研究[J]. 地球学报, 2001, (06) : 559 - 562管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弘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饶瑞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史大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陈荣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力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2] 青藏高原隆升三阶段模型的数值模拟[J]. 地学前缘, 2000, (04) : 588 - 596傅容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黄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李力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常筱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
- [3] 横过西昆仑造山带与塔里木盆地结合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J]. 科学通报 , 2000, (17) : 1874 - 1879高 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黄东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卢德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钱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李英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匡朝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李秋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李朋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冯如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管 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
- [4] 青藏高原挤压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J].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 346 - 355傅容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第三世界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高级研究中心徐耀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第三世界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高级研究中心黄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第三世界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高级研究中心李力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第三世界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高级研究中心
- [5] 西藏南部地堑构造成因的数值模拟[J]. 中国地震, 1997, (04)张东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忠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6] 青藏高原南部上地壳正断层地震活动的一种可能解释[J]. 地震学报, 1995, (02) : 188 - 195张东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忠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7] 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应力状态及构造运动的三维弹粘性数值模拟[J]. 中国地震, 1994, (02) : 136 - 143张东宁,许忠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8] 青藏高原构造热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J]. 地球物理学报, 1992, (06) : 710 - 720石耀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地学部朱元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地学部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青藏高原构造动力及变形机制的弹性有限元分析[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0, (02) : 65 - 75邓宗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崔军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冯晓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武长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朱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 [10] 大陆碰撞动力学的三维数值模拟[J]. 地震地质, 1987, (02) : 65 - 73高祥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H.J.诺依格鲍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