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与反贫困——一个制度、激励、组织和能力视角的分析框架

被引:5
作者
梁华
机构
[1] 陕西省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研究中心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反贫困; 制度; 激励; 组织; 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近年来,关于减贫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实现了井喷式发展,总体看来,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各地的优秀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但是,对"精准扶贫"的研究缺乏理论解释框架。本文借鉴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从制度、激励、组织和能力四个方面建立分析框架,认为乡村治理与反贫困,实际上关键是从这四个维度解决乡(镇)村干部的建设问题,并从这四个方面对农村反贫困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该分析框架的农村治理与反贫困的基本实现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世界发展报告》翻译组译, 2000
[12]   Why has economic growth been more pro-poor in some states of India than others? [J].
Ravallion, M ;
Datt, G .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2, 68 (02) :381-400
[13]  
陕西省将完善脱贫攻坚战略政策体系 .2 程伟. 陕西日报 . 2016
[14]   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一个基于组织的分析框架 [J].
胡敏华 .
财贸研究, 2005, (06) :21-27
[15]   中国的经济增长、贫困减少与政策选择 [J].
林伯强 .
经济研究, 2003, (12) :15-25+90
[16]   中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投放效果的实证研究 [J].
刘冬梅 .
管理世界, 2001, (06) :123-131
[17]   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贫困的减少——1990-1999年的趋势研究 [J].
陈绍华 ;
王燕 ;
王威 ;
邹运 .
财经研究, 2001, (09)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