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土壤湿度的诊断分析(英文)

被引:3
作者
李琛 [1 ]
沈新勇 [1 ]
李伟平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室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土壤湿度; EOF分析;
D O I
10.16175/j.cnki.1009-4229.2010.02.012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EOF法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22年间(1981~2002年)平均土壤湿度(10~100cm层)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湿度的变化在小兴安岭至牡丹江这块区域以及松嫩平原的南侧这2块区域最为突出,深层土壤湿度受外界影响比表层弱,两者表现出反位相。1981~2002年这段时间内,东北地区表层(10~60cm)土壤湿度呈现下降趋势,而深层(60cm)以下呈现上升趋势,东北地区各年土壤湿度的垂直结构各有不同,降水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之一。东北地区各个站点土壤湿度的垂直结构和变化特征也有很大区别,除了降水,积雪、地温等因素也会影响土壤湿度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3+168 +1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小温室土壤水分监控系统设计 [J].
钱稷 ;
周娟 ;
刘俊峰 ;
陈其林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1) :10242-10244
[2]   虎峰镇土壤水分的动态及其随机模拟 [J].
彭万杰 ;
郭异礁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6) :2622-2624+2631
[3]   中国东部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长期趋势及其与气候背景的联系 [J].
王晓婷 ;
郭维栋 ;
钟中 ;
崔晓燕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2) :181-191
[4]   中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J].
左志燕 ;
张人禾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1) :1428-1437
[5]   东北地区夏季土壤湿度垂直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 [J].
黄艳 ;
丁裕国 .
气象科学, 2007, (03) :259-265
[6]   土壤湿度——一个跨季度降水预测中的重要因子及其应用探讨 [J].
郭维栋 ;
马柱国 ;
王会军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1) :20-28
[7]   我国北方植被指数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分析 [J].
张强 ;
肖风劲 ;
牛海山 ;
董文杰 .
生态学杂志, 2005, (07) :715-718
[8]   近50年中国北方土壤湿度的区域演变特征 [J].
郭维栋 ;
马柱国 ;
姚永红 .
地理学报, 2003, (S1) :83-90
[9]   应用EOF方法分析新疆降水变化特征 [J].
南庆红 ;
杨舵 ;
杨青 .
中国沙漠, 2003, (05) :78-83
[10]   夏季全国降水EOF展开与黑龙江省降水的关系 [J].
杜春英 ;
潘华盛 ;
张桂华 .
黑龙江气象, 2001, (02)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