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流动层带指标划分流动单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被引:9
作者
陈新民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碎屑岩; 储集层; 流动单元; 孔隙度; 渗透率; 储层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简要评论了国内外6类划分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方法,指出了其优缺点,着重分析了由修正的Carmen-Kozeny方程导出的流动层带指标(IFZ)计算公式来划分流动单元存在的问题。认为孔隙度、渗透率计算方法不合理,用孔隙度、渗透率计算的IFZ与储层类型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渗透率独立取值的改进方法对储层分类,分别计算孔隙度、渗透率,并用物性约束IFZ划分流动单元。
引用
收藏
页码:370 / 37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关于用FZI划分流动单元的探讨 [J].
靳彦欣 ;
林承焰 ;
赵丽 ;
赵丽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5) :130-132
[2]   碎屑岩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及认识 [J].
张吉 ;
张烈辉 ;
南力亚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4) :62-66
[3]   对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认识与建议 [J].
赵翰卿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03) :8-10+74
[4]   国外流动单元描述与划分 [J].
金佩强 ;
杨克远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8, (04) :52-54
[5]   河道储层砂体中隔挡层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J].
焦春泉 ;
李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4) :78-81+91+113
[6]  
油气储层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吴胜和等编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