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三角洲河口海岸演化机理模型研究:(I)模式理论与进展

被引:7
作者
李国胜
李柏良
王凯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北京
[3] 青岛
关键词
河口海岸; 水沙通量; 长期演化; 机理模型; 研究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7.12 [海岸地貌类型];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从水沙通量变化对大河三角洲河口海岸建造及地貌演化的影响机理角度 ,通过研究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统计模型、几何模型、沉积动力学模型 ,以及数值模拟模型四种方法在建立大河三角洲河口海岸演化机理模型研究中的各自特点和不足 ,提出了建立宏观尺度机理模型的初步设想 ,并对运用Lagrange余流建立海岸演化机理模型所涉及的余流场的尺度转换、总余流场的建立和表达、用长期余流场构建泥沙起动、输运和沉积条件模式以及一线模型与三维动力模式耦合等关键性问题 ,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1]  
黄河三角洲发育演变及对渤、黄海的影响[M]. 河海大学出版社 , 蔡明理, 1999
[12]  
渤海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编辑, 1985
[13]  
Mathematicalmodelsincoatalengineering .2 ChristopherG Koutitas. PentechPress . 1988
[14]   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J].
赵保仁 ;
庄国文 ;
曹德明 ;
雷方辉 .
海洋与湖沼, 1995, (05) :466-473
[15]   潮流和波浪的挟沙能力 [J].
窦国仁 ;
董风舞 ;
XibingDou .
科学通报, 1995, (05) :443-446
[16]   利用输沙量预测现代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 [J].
孙效功 ;
杨作升 .
海洋与湖沼, 1995, (01) :76-82
[17]   基于长期波浪序列的沙质海岸演变数值模型 [J].
张长宽,张东生,陈举来 .
河海大学学报, 1994, (04) :1-7
[18]   现行黄河入海泥沙分布与海洋动力要素的关系 [J].
武桂秋 ;
夏东兴 ;
王文海 .
海岸工程, 1994, (01) :24-30
[19]   引滦工程对滦河三角洲的影响 [J].
钱春林 .
地理学报, 1994, (02) :158-166
[20]   中国海岸侵蚀述要 [J].
夏东兴 ;
王文海 ;
武桂秋 ;
崔金瑞 ;
李福林 .
地理学报, 1993, (05) :468-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