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期待可能性在刑法中的表达与体系性地位——对刑法第十三条“但书”规定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4
作者
刘源 [1 ,2 ]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2]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表达; 体系性地位; 犯罪概念;
D O 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0.01.001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期待可能性的精神内核是"法律不能强人所难",这并非大陆法系所特有,我国刑法遵循并体现这一价值理念。要解答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刑法中的表达和体系性地位的问题,需要选择性引进域外理论。期待可能性是一种出罪评价机制,属于超法规事由,它在我国刑法中的表达和体系性地位不能在犯罪构成体系中得到求解,刑法第十三条的"但书"规定"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包含了对期待可能性的表述,期待可能性是与犯罪构成体系并行的犯罪论中的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09, 31 (01) :60-77
[2]   期待可能性与犯罪动机 [J].
冯亚东 ;
张丽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6) :40-46
[3]   我国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J].
王新清 ;
赵旭光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06) :74-83
[4]   许霆案与期待可能性理论 [J].
杨国章 .
时代法学, 2008, (04) :80-84
[5]   期待可能性的刑法实践批评 [J].
杨兴培 .
东方法学, 2008, (04) :57-62
[6]  
期待可能性的体系地位.[J].付立庆;.金陵法律评论.2008, 01
[7]  
应当如何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J].牛忠志;.金陵法律评论.2008, 01
[8]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刑法学者专题研讨会暨“期待可能性”高级论坛会议综述.[J].康伟;周辉;刘达;王洪坤;.金陵法律评论.2008, 01
[9]   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对我国刑法的借鉴意义 [J].
吴念胜 .
求索 , 2007, (10) :89-91
[10]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的借鉴 [J].
章惠萍 .
政治与法律, 2006, (03) :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