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张希彪
周天林
机构
[1]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
关键词
景观多样性; 景观破碎化; 人为干扰; 子午岭; 黄土高原;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7.10.020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1∶25000植被图为基础,利用GIS手段和缓冲区分析技术,研究了人类活动对子午岭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景观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山杨(Populusdavidiana)林为主体,但因人为破坏等原因,灌木林和非林地景观类型亦占较重要地位。人类活动的强弱与景观破碎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人类作用强的地区平均斑块面积较小,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人类作用弱的地区斑块面积较大,破碎化程度较低。人为干扰增加了景观的异质性,从而使森林景观多样性增加,优势度指数下降,均匀度指数增加,破碎度指数增加。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子午岭森林景观破碎化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泾河中上游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驱动因子分析 [J].
张希彪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6) :139-142+154
[2]   人类活动对泰山景观多样性时空变化的影响 [J].
郭泺 ;
余世孝 ;
夏北成 .
生态科学, 2005, (03) :202-206
[3]   黄土高原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J].
张希彪 ;
上官周平 .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872-877
[4]   子午岭森林与灌丛植被的主要类型及特征的研究 [J].
李师翁 ;
刘立品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2) :275-280
[5]   森林景观恢复过程中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研究 [J].
郭晋平 ;
张芸香 .
生态学报, 2002, (12) :2021-2029
[6]   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研究 [J].
王清春 ;
张向辉 ;
张林艳 ;
牛树奎 ;
崔国发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3) :54-56+58
[7]   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孔宁宁 ;
曾辉 ;
李书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393-399
[8]   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地带性特征 [J].
陈云明 ;
梁一民 ;
程积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3) :339-345
[9]   子午岭林区北部近50年植被的变化发展 [J].
邹厚远 ;
刘国彬 ;
王晗生 .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01) :1-8
[10]   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功能区划分 [J].
崔国发 ;
李俊清 ;
牛树奎 ;
胡德夫 ;
路端正 ;
王建中 ;
孟昭霞 ;
喻宝金 ;
李栋 ;
徐占明 ;
彭光强 ;
彭明本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04)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