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常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进展

被引:40
作者
申悦 [1 ]
柴彦威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2] 不详
关键词
城市空间; 社会空间分异; 时空间行为; 活动空间; 基于人的研究范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社会空间分异是城市社会学与城市地理学的经典研究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支撑下,形成了从居住空间出发的经典研究范式。而在人类移动性不断增强、居民活动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研究范式显得静态和片面,难以反映社会空间分异与隔离问题的全貌,因此有必要从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出发探讨社会空间分异问题。国际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对该议题进行了探索,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将已有研究总结为基于活动空间的群体分异与交往、个体活动空间的时空分异、社会空间分异的动态变化三种类型;并以时空间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从基于人的空间研究范式出发,构建"人群—活动空间—社会空间"基于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框架;尝试推进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范式的多元化,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理解城市空间和城市中的人。
引用
收藏
页码:853 / 8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31]   转型期城市低收入邻里的类型、特征和产生机制:以南京市为例 [J].
刘玉亭 ;
吴缚龙 ;
何深静 ;
李志刚 .
地理研究, 2006, (06) :1073-1082
[32]   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 [J].
柴彦威 ;
沈洁 .
人文地理, 2006, (05) :108-112+54
[33]   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J].
李志刚 ;
吴缚龙 .
地理学报, 2006, (02) :199-211
[34]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关系 [J].
周素红 ;
闫小培 .
地理学报, 2005, (01) :131-142
[35]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倡导还是控制 [J].
李志刚 ;
吴缚龙 ;
刘玉亭 .
城市规划汇刊, 2004, (06) :48-52+96
[36]   现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论研究 [J].
吴启焰 ;
张京祥 ;
朱喜钢 ;
徐逸伦 .
人文地理, 2002, (03) :26-30+4
[37]   北京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研究 [J].
顾朝林 ;
C·克斯特洛德 .
地理学报, 1997, (05) :3-11
[38]   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 [J].
许学强 ;
胡华颖 ;
叶嘉安 .
地理学报, 1989, (04) :385-399
[39]   From place-based to people-based exposure measures [J].
Kwan, Mei-Po .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9, 69 (09) :1311-1313
[40]  
(Re)Viewing Ethnic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in Southern European Cities: Housing and Urban Regimes as Mechanisms of Marginalisation[J] . Sonia Arbaci.Housing Studies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