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21
作者
白文娟 [1 ,2 ]
郑粉莉 [1 ,3 ]
董莉丽 [4 ]
丁晓斌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植被恢复; 退耕地; 水蚀风蚀交借带;
D O I
10.16843/j.sswc.2010.03.005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为揭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质量变化规律和总体水平,通过敏感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的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并利用综合指标和最小数据集定量评价了植被演替和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为有机质、速效磷、蔗糖酶和真菌。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并非简单地线性增加,而是在演替的前15 a呈现下降趋势,15 a后开始呈现增加的趋势,即表现出非正U型的变化。就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而言,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排序为:刺槐林地>农地>退耕草地>油松林地>沙蒿地>柠条灌木地>杨树疏林地。所确定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能够反映综合评价指标的信息,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肥力仍属于较低水平。因此,研究区生态建设的任务仍很艰巨,有关植被建设中如何缩短植被演替早期阶段的土壤质量退化是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Developing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for mountain ecosystems: a study of the Cairngorms, Scotland. Crabtree B, Bayfield 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1998
[2]  
The strategy of ecosystem development. Odum,E.P. Science . 1969
[3]  
Defining soilQuality fora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Doran JW,Parkin T B. SSSA and ASA . 1994
[4]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关松荫 编著, 1986
[5]  
Soil quality: a concept, definition, and framework for evaluation. Karlen DL, Mausbach MJ, Doran JW, et al.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1997
[6]  
"退耕"草地演替过程中植被地上部分与根系的变化及其土壤响应. 王俊明.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008
[7]  
Old-field succession on a Minnesota sand plain. Richard S I, Nancey J H, Tilman D, et al. Ecology . 1987
[8]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群落生物量及植被土壤养分效应 [J].
杜峰 ;
梁宗锁 ;
徐学选 ;
山仑 ;
张兴昌 .
生态学报, 2007, (05) :1673-1683
[9]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胡江波 ;
杨改河 ;
张笑培 ;
冯永忠 .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03) :69-72
[10]   土壤质量与土壤质量指标及其评价 [J].
刘占锋 ;
傅伯杰 ;
刘国华 ;
朱永官 .
生态学报, 2006, (03) :9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