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的调整与战略的定位——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历史的演进与反思

被引:7
作者
何强
赵恒
机构
[1] 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竞技体育; 改革; 演进; 反思;
D O I
10.19582/j.cnki.11-3785/g8.2008.08.007
中图分类号
G81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历经近30年的改革,我国竞技体育逐渐形成了实行计划管理;政府投入为主,社会为补充;强调目标的高度一致性;坚持组织实施一体化;政府(职能部门)管办结合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当前竞技体育改革所确立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管理体制"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冲突,从而导致在改革实践中引发了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竞技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问题从微观、操作层面的战术问题上升为宏观、整体层面的战略目标的选择问题。基于此现状,本研究认为,对于目前竞技体育改革来说,首先必须从战略高度依据国家社会总体改革目标明确竞技体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战略目标,才能为解决当前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认识基础和理论依据,也才能为深化竞技体育改革,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32 / 103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对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多维审视 [J].
唐炎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2) :16-21
[2]   再论“举国体制” [J].
秦椿林 ;
张春萍 ;
魏来 ;
石春健 ;
靳厚忠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04) :437-439
[3]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 [J].
李元伟 ;
鲍明晓 ;
任海 ;
卢元镇 ;
王鼎华 ;
熊斗寅 ;
骆玉峰 ;
胡利军 .
中国体育科技, 2003, (08) :2-6
[4]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演变 [J].
肖林鹏 ;
杨志勇 .
体育学刊, 2003, (02) :135-13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 .2 伍绍祖. 中国书籍出版社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