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天然针叶林不同强度火干扰10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

被引:6
作者
邵帅
韩春兰
王秋兵
顾欣燕
孙仲秀
张寅寅
机构
[1] 不详
[2]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火干扰; 天然针叶林; 大兴安岭;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2.05.044
中图分类号
S762.1 [森林火灾的成因、种类及影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的火烧迹地上,按植被组合类型(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和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火干扰强度不同选择样区进行采样,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干扰10年后,各样区有机层的有机碳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强度火干扰造成各样区各有机层有机碳含量变化不一;矿质层除了重度火干扰杜香-兴安落叶松植被下土壤以外,土壤有机碳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2种植被类型下,矿质土壤的A层和B层有机碳含量随火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说明在寒温带针叶林地区不同强度火干扰10年后,土壤有机碳并未恢复到火烧之前水平;不同强度火干扰杜香-兴安落叶松样区的有机层和矿质层的有机碳含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为重度火干扰样区<轻度火干扰样区,反映了有机层对矿质层有机碳的补给作用;不同强度火干扰草类-兴安落叶松样区的有机层和矿质层的有机碳含量并未呈现规律性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05+210 +2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不同火烧强度林火对大兴安岭北坡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化学性质的长期影响
    谷会岩
    金靖博
    陈祥伟
    王恩姮
    周一杨
    柴亚凡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7) : 1114 - 1121
  • [2] 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结构与碳密度研究(英文)
    丁壮
    张彦东
    [J]. 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 2010, 21 (02) : 177 - 182+257
  • [3] 东北东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
    杨金艳
    王传宽
    [J]. 生态学报, 2005, (11) : 83 - 90
  • [4] 森林残落物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 , 汪思龙, 2010
  • [5] 林火生态与管理[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胡海清主编, 2005
  • [6] 中国森林土壤[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编著, 1986
  • [7] Effect of fire on solute release from organic horizons under larch forest in Central Siberian permafrost terrain
    Kawahigashi, Masayuki
    Prokushkin, Anatoly
    Sumida, Hiroaki
    [J]. GEODERMA, 2011, 166 (01) : 171 - 180
  • [8] Effects of stand age, wildfire and clearcut harvesting on forest floor in boreal mixedwood forests[J] . Bharat M. Shrestha,Han Y. H. Chen. Plant and Soil . 2010 (1)
  • [9] Soil organic matter in a ponderosa pine forest with varying seasons and intervals of prescribed burn
    Hatten, J. A.
    Zabowski, D.
    Ogden, A.
    Thies, W.
    [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8, 255 (07) : 2555 - 2565
  • [10] Effects of fire on properties of forest soils: a review[J] . Giacomo Certini. Oecologia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