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干流河水主要离子及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特征

被引:13
作者
王兵 [1 ,2 ]
李心清 [1 ]
袁洪林 [3 ]
周会 [1 ,2 ]
赵彦龙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 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Sr; 风化作用; 气候变化; 水化学; 水污染; 西江;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9.04.004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水环境中锶(Sr)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流域盆地岩石风化速率等地球化学行为,因此河流环境中Sr的地球化学行为是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中国南方西江干流及其支流河水主要阴阳离子及Sr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水化学组成主要以Ca2+、Mg2+、HCO3-和SO42-离子为主,分别占阴阳离子组成的80%以上。郁江河水具有较高的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0.71049)和较低的Sr含量(0.0263mg/L),而西江河水具有较低的Sr同位素比值以及较高的Sr含量,其Sr含量变化范围在0.0667~0.187mg/L之间,平均含量为0.136mg/L;Sr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在0.70856~0.70936之间,平均比值为0.70894。与世界主要河流水体中Sr含量平均值(0.078mg/L)及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0.7119)相比,西江干流水体具有较高的Sr含量及较低的Sr同位素比值。两条河流河水中主要离子及Sr的来源存在显著差异,西江干流河水中的主要溶解离子及Sr同位素主要源于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的风化作用,主要受黔江及其上游红水河等化学组成所控制,而郁江则主要受碎屑岩风化作用的影响;同时,中上游地区的酸沉降及人类活动的输入可能导致西江干流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而郁江受污染程度则相对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345 / 35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长江河流沉积物Sr-Nd同位素组成与物源示踪 [J].
杨守业 ;
蒋少涌 ;
凌洪飞 ;
夏小平 ;
孙敏 ;
王德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5) :682-690
[2]   长江水质地球化学 [J].
陈静生 ;
王飞越 ;
夏星辉 .
地学前缘, 2006, (01) :74-85
[3]   黄河水质地球化学 [J].
陈静生 ;
王飞越 ;
何大伟 .
地学前缘, 2006, (01) :58-73
[4]   长江河口区水体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水与沉积物相互作用过程的反映 [J].
王中良 ;
刘丛强 .
地球与环境, 2004, (02) :26-30
[5]   长江河源区的河水主要元素与Sr同位素来源 [J].
赵继昌 ;
耿冬青 ;
彭建华 ;
刘丛强 ;
B.Dupre ;
J.Gaillardet ;
李文鹏 ;
何庆成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02) :89-93+98
[6]   西江干流近20年来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J].
张利田 ;
陈永勤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97-100
[7]   流域盆地的风化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J].
李晶莹 ;
张经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3) :411-419
[8]   珠江流域的化学侵蚀 [J].
高全洲 ;
沈承德 ;
孙彦敏 ;
易惟熙 ;
邢长平 ;
陶贞 .
地球化学, 2001, (03) :223-230
[9]   长江、黄河流域泛滥平原细粒沉积物87Sr/86Sr空间变异的制约因素及其物源示踪意义 [J].
孟宪伟 ;
杜德文 ;
陈志华 ;
王湘芹 .
地球化学, 2000, (06) :562-570
[10]   亚洲入海河流的化学通量及其控制因素 [J].
杨守业 ;
刘曙光 ;
李从先 .
海洋通报, 2000, (04)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