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玉米感染肿囊腐霉后寄主-病原物互作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10
作者
:
胡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胡剑
王国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国英
机构
:
[1]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来源
:
植物病理学报
|
2002年
/ 03期
关键词
:
玉米;
抗性机制;
肿囊腐霉;
青枯病;
超微结构;
D O I
:
10.13926/j.cnki.apps.2002.03.008
中图分类号
:
S435.13 [玉米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
090401 ;
090402 ;
摘要
: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 ,首次对玉米不同抗性寄主与肿囊腐霉 (Pythium inflatum)相互作用中的寄主反应及菌丝在寄主内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苗期根部接种后 ,孢子迅速萌发成菌丝在根表蔓延 ,随即穿透根表皮 ,进入表皮细胞、皮层甚至感病寄主的维管束组织。与此同时 ,寄主相应的反应迅速 ,寄主反应采取如下方式 :细胞壁的沉积物及乳突在真菌的入侵处形成 ,各种无定形物质或纤丝构成的质网包围入侵菌丝。沉积在寄主细胞壁上并在受侵染细胞内聚集的化合物可能是酚类物质 ,这些嗜锇酸的电子致密物是用来机械地加强细胞壁的强度及产生抗真菌的环境。寄主反应的早晚及程度的强弱决定着菌丝在寄主体内发展繁殖的程度及寄主抗性的强弱。抗病玉米自交系的反应程度及速度显著强于感病玉米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玉米感染肿囊腐霉后几种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带的变化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国英
;
张晓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张晓红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君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0,
(04)
:341
-344
[2]
寄生玉米的6种腐霉及其致病性研究附视频
[J].
王晓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王晓鸣
;
吴全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吴全安
;
刘晓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刘晓娟
;
马国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马国忠
.
植物病理学报,
1994,
(04)
:343
-346
[3]
Discovery,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Mlo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barley[J] . Euphytica . 1992 (1)
←
1
→
共 3 条
[1]
玉米感染肿囊腐霉后几种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带的变化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剑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国英
;
张晓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张晓红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君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0,
(04)
:341
-344
[2]
寄生玉米的6种腐霉及其致病性研究附视频
[J].
王晓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王晓鸣
;
吴全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吴全安
;
刘晓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刘晓娟
;
马国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马国忠
.
植物病理学报,
1994,
(04)
:343
-346
[3]
Discovery,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Mlo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barley[J] . Euphytica . 1992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