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

被引:8
作者
罗怀良 [1 ,2 ]
袁道先 [1 ,3 ]
陈浩 [4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4]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岩溶区; 农田生态系统; 有机碳密度; 南川市三泉镇;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8.05.052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在重庆南川市三泉镇岩溶区选取样地进行植被样方观测、植被与土壤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进而计算和讨论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农田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下农田生态系统无论是植被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还是整个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都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在4种农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中,冬水田的有机碳密度最高,两季田次之,旱地和菜地有机碳密度最低。而且土壤有机碳在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的组成中占主导地位(占90%以上)。因此,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稳定是该区土地合理利用和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的首要任务。同时通过改进耕作制度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探索农作物秸杆的综合利用,增加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的滞留时间等措施也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014 / 20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近50年来重庆南川市三泉镇喀斯特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演替分析 [J].
罗怀良 ;
袁道先 ;
陈浩 .
中国岩溶, 2007, (03) :230-236
[2]   1980—2000年中国耕作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J].
于严严 ;
郭正堂 ;
吴海斌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6) :123-130
[3]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蓄积及其变化特征研究 [J].
鲁春霞 ;
谢高地 ;
肖玉 ;
于格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03) :35-37
[4]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 [J].
杨景成 ;
韩兴国 ;
黄建辉 ;
潘庆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8) :1385-1390
[5]   土壤碳蓄积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J].
王绍强 ;
刘纪远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4) :528-534
[6]   土壤呼吸作用和全球碳循环 [J].
李玉宁 ;
王关玉 ;
李伟 .
地学前缘, 2002, (02) :351-357
[7]   中国东部主要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平衡与趋势分析 [J].
李忠佩 ;
林心雄 ;
车玉萍 .
土壤学报, 2002, (03) :351-360
[8]   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统计研究 [J].
金峰 ;
杨浩 ;
蔡祖聪 ;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2001, (04) :522-528
[9]   中国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库量研究 [J].
潘根兴 .
科技通报, 1999, (05) :330-332
[10]  
地球系统碳循环.[M].陈泮勤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