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运行机制、绩效与逻辑研究——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26
作者
王劲屹
机构
[1]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布罗代尔钟罩效应; 多重制度逻辑; 社会嵌入理论; 罗尔斯正义原则;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81224.002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针对农地流转问题,本文建构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布罗代尔钟罩效应,政府元场域发出的政策信息波,在乡村场域会遇到"政策变通",从而形成"基波耦合,谐波屏蔽"效应,可尝试用此框架解读当前的中国经验。通过实地走访广东江门各乡镇"三资"平台,采访出租方、承租方、村委会等利益相关方,勾勒出一幅农地流转的"全景图像",发现其生成结构与乡村场域是同构的,功能也异化为"场外交易,场内交割"。作为另外一种尝试,课题组自建农地流转电商平台并投入运作,发现当前的农地流转无法真正市场化。其内在缘由是,受制于农地制度的初始安排,流转须借助第三方(村委会)实施,而处于双重代理关系中的村委会受到科层、乡村和政府等多重制度逻辑影响,以致农地流转无法发展成统一的市场,而是演化出一个个分散的"布罗代尔钟罩",市场竞争机制则屏蔽于钟罩之外。鉴于农地流转问题的复杂性,本文从社会学视角重新加以审视,当前的农地流转是"嵌入"到乡村社区关系之中的礼俗式流转。如果按政府偏好强行实施规模化流转,布罗代尔钟罩将会变形破裂,乡村社区面临"脱嵌"危机,这就涉及正义问题。最后,本文尝试用罗尔斯正义原则检视我国农地流转的逻辑起点,指出必须首先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而不能从效率角度片面追求规模化,从而为今后的政策制订奠定切入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52+175 +175-17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21]   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4, (04) :108-132+7
[22]   土地的道义经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再认识——基于安徽省L村的实证调查 [J].
张建雷 ;
王会 .
学术论坛, 2014, 37 (05) :108-113
[23]   街头官僚政策变通执行的类型及其解释——基于对H县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案例研究 [J].
刘鹏 ;
刘志鹏 .
中国行政管理, 2014, (05) :101-105
[24]   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研究——不完全产权与主体行为关系的分析视角 [J].
李宁 ;
陈利根 ;
龙开胜 .
公共管理学报, 2014, 11 (01) :39-54+139
[25]   发展家庭农场不能硬赶农民走 [J].
陈锡文 .
当代农机, 2013, (07) :9-9
[26]   地权诉求、宅基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J].
黄忠华 ;
杜雪君 ;
虞晓芬 .
公共管理学报, 2012, 9 (03) :51-59+124
[27]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执行偏差——对小岗村的实证分析 [J].
翁士洪 .
公共管理学报, 2012, 9 (01) :17-24+122
[28]   内地农村土地流转何去何从?——重庆实践的启示 [J].
周靖祥 ;
陆铭 .
公共管理学报, 2011, 8 (04) :85-95+126
[30]   地票模式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案例研究 [J].
段力 ;
傅鸿源 .
公共管理学报, 2011, 8 (02) :86-9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