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与(超)大型矿集区的形成:科学问题与思考

被引:14
作者
顾雪祥
唐菊兴
王成善
陆彦
王乾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 大型矿集区;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及邻区是中国唯一的一块具有世界规模级的成矿富集区 ,迄今所发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 /矿集区 ,在时间抑或空间上均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反映了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过程相伴随的青藏高原周边及内部岩石圈薄弱地带的壳幔置换过程、层圈交换作用、流体活动及其地球化学分馏过程 ,是控制大型、超大型矿床 /矿集区形成的主要因素。青藏高原成矿大陆动力学研究是阐明该区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和进一步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 (矿集区 )的科学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44 / 3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国内矿产资源对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保证程度分析和对策建议 [J].
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组 .
资源·产业, 2000, (01) :9-12
[2]   浅谈我国矿产资源形势及对策建议 [J].
任增本 .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1998, (04) :30-33
[3]   矿产资源配置与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 [J].
孙延绵 ;
边绍志 .
世界有色金属, 1998, (03) :1-6
[4]   西藏的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 [J].
陈良琨 .
中国矿业, 1997, (05) :69-72
[5]   中国矿产资源特点与前景 [J].
文世澄 .
中国矿业, 1996, (04) :5-10
[6]   四川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和成因 [J].
叶庆同 .
矿床地质, 1991, (02) :107-118
[7]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唐仁鲤等著, 1995
[8]  
三江地区义敦岛弧构造-岩浆演化与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M]. 地震出版社 , 侯增谦等著, 1995
[9]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花岗岩类与成矿[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马鸿文著, 1990
[10]  
Regional mantle-rooted Discontinuities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o the margins of cratons and adjacent mobile belts: Metallogenic implications .2 Kutina J. Global Tectonics and Metallogeny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