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吉黑造山带的演化与陆壳的增生

被引:32
作者
彭玉鲸
赵成弼
机构
[1] 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长春
关键词
古吉黑造山带; 块带结构体制区; 陆壳增生; 复合陆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把全球性洋陆结构体制用于区域性地质构造、特别是大陆古造山带研究时 ,我们发现还存在着一种“块带结构体制”区。本文所讨论的东北亚古吉黑造山带即是其中一例。古吉黑造山带 ,在空间上指松辽平原及其以东的吉林和黑龙江二省的东部山区。在时间上是指新元古代—早、中三叠世的造山演化历史。该区从新元古代起 ,就存在着晚太古宙所形成的松嫩、佳木斯、兴凯和龙岗等地块 ,及挟持其间的陆缘活动带 ,它是由古、中元古宙变质岩花岗岩系为结晶基底所形成的过渡型陆壳 ,从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块带结构体制区。通过阿森特兴凯期的弱造山 ,加里东期的次弱造山 ,早华力西期的次强造山和晚华力西期—早印支的强造山 ,使过渡型陆壳在造山作用的岩石圈深部动力学过程中 ,实现了壳幔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通过地幔物质的添加、陆壳物质的再循环 ,以英云闪长质深成岩垂直增生的模式 ,得到增长的同时成熟度不断提高 ,最终实现了向成熟陆壳的转化 ,并和诸地块实现了一体化 ,成为东北亚复合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 ,在陆壳物质成分的演化上表现尤为明显。无论是沉积物还是火山和侵入体的物质组成 ,总体上都向着富硅、富碱、特别是富钾的方向发展。作为造山带演化结束、成熟陆壳形成、复合大陆诞生的物质成分标志—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亚洲的增生.[M].IGCP第321项中国工作组编;.地震出版社.1993,
[12]  
中朝板块北侧褶皱带构造演化及成矿规律.[M].唐克东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3]  
海陆的起源.[M].[奥地利]A·L·魏格纳 著;李旭旦 译.商务印书馆.1964,
[14]   吉林省中部地区古板块构造格局的探讨 [J].
贾大成 .
吉林地质, 1988, (03) :58-64
[15]   初谈吉林北部槽区华力西晚期运动与印支运动 [J].
刘国良 ;
张永焕 .
吉林地质, 1985, (04) :24-32
[16]   试论中国滨太平洋带的印支运动 [J].
崔盛芹 ;
李锦蓉 .
地质学报, 1983, (01) :51-62
[17]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J].
李春昱 ;
汤耀庆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0
[18]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的形成及演化 [J].
郭令智 ;
施央申 ;
马瑞士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21
[19]   中国的拉丁阶问题 [J].
殷鸿福 .
地质论评, 1982, (03) :235-239+291
[20]   中国的蛇绿岩带与板块构造 [J].
王荃 ;
刘雪亚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1, (01) :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