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夹点分析的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24
作者
梁琳琳 [1 ]
卢启程 [2 ,3 ]
机构
[1]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2] 宁波大学商学院
[3]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目标; 能源结构优化; 碳夹点分析; 能源替代;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本文研究了碳排放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问题。论文运用碳夹点方法识别能源消费瓶颈,并通过能源替代确定满足碳排放约束的清洁能源量,最后以我国政府承诺的2020年碳减排目标为例,基于对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的预测,对我国整体能源结构优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预测碳排放量高于碳减排目标,在清洁能源达到2 466.8万TJ3 496.2万TJ时,能够实现2020年比2005年单位GDP减排40%45%的碳排放目标。研究发现,碳排放约束下能源结构优化必须在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下才能实现,且关键在于降低高碳能源的比重。能源结构的优化需依据能源的碳排放因子,按照由低向高的顺序通过清洁能源对高碳能源的替代来实现。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提升是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关键。中国经济步入以中高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将有利于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以及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291 / 2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能源结构优化对广东省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 [J].
王平 ;
刘致秀 ;
朱帮助 ;
李军 ;
肖健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4) :49-54
[2]   碳排放约束下区域能源分配的Pinch分析 [J].
姚漫 ;
汪传旭 .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2, (03) :58-63
[3]   湖北省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路径:基于碳夹点分析 [J].
胡晓岑 ;
黄栋 .
统计与决策, 2012, (18) :131-133
[4]   水泥生产碳排放测算的国内外方法比较及借鉴 [J].
魏丹青 ;
赵建安 ;
金迁致 .
资源科学, 2012, 34 (06) :1152-1159
[5]   如何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能源结构优化视角下的实证分析 [J].
徐盈之 ;
董琳琳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 (06) :31-37
[6]   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启示 [J].
许俊杰 ;
王海霞 ;
张小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S1) (S1) :501-504
[7]   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J].
王锋 ;
冯根福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4) :127-137
[8]   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 [J].
林伯强 ;
孙传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1) :64-76+221
[9]   对中国2020年CO2减排目标的粗略分析 [J].
丁仲礼 .
山西能源与节能, 2010, (03) :1-5
[10]   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 [J].
林伯强 ;
姚昕 ;
刘希颖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58-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