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传播输入输出流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北京SARS流行为例

被引:14
作者
胡碧松 [1 ,2 ]
龚建华 [2 ,3 ]
周洁萍 [2 ,3 ]
孙麇 [2 ]
杨荔阳 [2 ]
夏宇 [1 ]
IBRAHIM Abdoul Nasser [2 ,3 ]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浙江中科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发中心
关键词
输入-输出流; SARS; 北京市; 传播网络; 时空特征; 控制措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为更好揭示传染病流行的个体受感染-发病-就诊-康复的时空过程变化模式以及区域之间的信息流与物质流的传播网络结构特征,基于2002~2003年中国SARS病例数据,选取SARS流行的三个典型空间位置信息:工作单位或住址、发病地点以及报告单位,从感染个体和空间区域两个角度来探索病毒感染扩展的输入与输出传播机制,定义并探讨了北京市SARS传播输入-输出流(In-Out Flow)的概念与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网络特征分析方法,探索了北京市外部输入-输出流的高风险时空热点以及网络结构特征,并对北京市内部输入-输出流传播网络的空间自相关性与异质性、时空演化规律以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外部输入流集中在山西和广东,而外部输出流较为分散,主要是广东以及山东等北部省份,且防控措施重点应分别是SARS爆发的早中期与初期;(2)内部输出病例在整体区域上存在显著正自相关性特征,高危人群集中在20~60岁的医务与民工等中青年人群;(3)市中心区的若干区县是SARS传播高风险热点区域,西北方位市郊是次级高风险区域,而东北方位市郊则相对安全;(4)在内部传播网络中各区县节点存在显著小世界特征且具有信息流和物质流的异质性特征,市郊通州区与昌平区是潜在的高风险热点区域,顺义区与怀柔区等节点承载了极低的物质流和信息流信息,是相对的低风险冷点区域.基于输入-输出流的探索与分析更有助于揭示SARS流行过程中的潜在时空演化特征与规律,可为应急决策与防控措施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499 / 151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diffusion proces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Beijing [J].
Meng, B ;
Wang, J ;
Liu, J ;
Wu, J ;
Zhong, E .
PUBLIC HEALTH, 2005, 119 (12) :1080-1087
[12]   EPIDEMIC MODELLING USING SARS AS A CASE STUDY [J].
Jia, Na ;
Tsui, Lawrence .
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 2005, 9 (04) :28-42
[13]   A spatial scan statistic [J].
Kulldorff, M .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THEORY AND METHODS, 1997, 26 (06) :1481-1496
[14]  
The Contiguity Ratio and Statistical Mapping[J] . The Incorporated Statistician . 1954 (3)
[15]  
Data-driven exploration of''spatial pattern-time process-driving forces''associations of SARS epidemic in Beijing,China .2 Wang J F,Christakos G,Han W G,et al. J Public Health (Oxf)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