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酿造酱及酱油中酶系的作用

被引:40
作者
孙常雁 [1 ]
李德海 [2 ]
孙莉洁 [2 ]
机构
[1] 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
[2]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食品学科
关键词
酱; 酱油; 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多酚氧化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64.2 [常用调味品];
学科分类号
082203 ; 083203 ;
摘要
酱及酱油是我国传统发酵的豆制品,一直是人们的佐餐佳品。传统酱及酱油是通过天然接菌,自然发酵3~4个月而形成的,微生物及其酶系在酱曲培养和酱醪发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酱曲中鉴定出的主要微生物是真菌,如米曲霉、酱油曲霉等,这些霉菌能够利用淀粉、多糖、单糖、有机酸、乙醇等作为碳源,以及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作为氮源,同时霉菌的生长代谢能够分泌多种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水解酶和其他的酶类。在酱醪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酶能够分解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形成小分子化合物,例如氨基酸、有机酸和其他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赋予了酱及酱油特有的风味、营养和质地。本文简要叙述了酱及酱油在发酵过程中的酶的种类,来源和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J].
吴红梅 ;
萧慧 ;
刘刚 ;
陈治锋 .
茶业通报, 2004, (02) :62-64
[2]   糖化酶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J].
武金霞 ;
王沛 ;
李晓明 .
自然杂志, 2003, (03) :161-163
[3]   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综述) [J].
李远华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4) :421-425
[4]   果胶酶酶解产物DNS比色法测定条件的研究 [J].
崔莉 ;
张陈虎 ;
钱国坻 ;
高卫东 ;
范雪荣 .
印染, 2002, (12) :32-34+52
[5]   细菌乳酸脱氢酶的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J].
郑国爱 .
生物技术, 1999, (01) :11-15
[6]   木糖代谢工程菌的研究进展 [J].
鲍晓明 ;
高东 ;
王祖农 .
生物工程学报, 1998, (04) :4-7
[7]   探讨酱油色泽形成机理与保障人体健康 [J].
刘世献 .
职业与健康, 1997, (06) :16-17
[8]   ASP-1号菌株谷氨酰胺酶的固定化及其性质的研究 [J].
施安辉 ;
谷劲松 ;
张恩勇 ;
王立良 .
中国酿造, 1996, (02) :31-33
[9]   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A-9005酸性蛋白酶的初步研究 [J].
胡稳奇,王磊,张志光,郭羽丰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5, (03) :80-84
[10]   酱油多菌种液态前发酵条件及其酶动力学研究 [J].
马海燕,朱必凤,朱学春 .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94, (04) :37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