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雅鲁藏布中游断裂河谷地貌特征的探讨
被引:3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中民
机构
:
[1]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
来源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87年
/ 04期
关键词
:
雅鲁藏布(江);
串珠状河谷地貌;
非连贯性河流阶地;
流向上的大拐弯;
D O I
:
10.19603/j.cnki.1000-1190.1987.04.021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任何一条比较长大的受断裂构造控制而发育的河流,河谷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串珠状、非连贯的河流阶地、在流向上受断裂构造方向的控制、随着断裂方向的突然拐弯而拐弯。本文主要以雅鲁藏布中游河谷地貌为例,并结合论述横断山脉东部安宁河类似的河谷地貌特征,以求互相印证。
引用
收藏
页码:611 / 6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李吉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吉均
文世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文世宣
张青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张青松
王富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王富葆
郑本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郑本兴
李炳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炳元
[J].
中国科学,
1979,
(06)
: 608
-
616
[2]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
杨理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震队
杨理华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震队
刘东生
[J].
地质科学,
1974,
(03)
: 209
-
220
[3]
中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以及青藏高原东西向诸山系形成的探讨
常承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常承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锡澜
[J].
中国科学,
1973,
(02)
: 190
-
201
[4]
西藏第四纪地质.[M].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科学出版社.1983,
←
1
→
共 4 条
[1]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李吉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吉均
文世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文世宣
张青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张青松
王富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王富葆
郑本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郑本兴
李炳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炳元
[J].
中国科学,
1979,
(06)
: 608
-
616
[2]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
杨理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震队
杨理华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震队
刘东生
[J].
地质科学,
1974,
(03)
: 209
-
220
[3]
中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质构造特征以及青藏高原东西向诸山系形成的探讨
常承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常承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锡澜
[J].
中国科学,
1973,
(02)
: 190
-
201
[4]
西藏第四纪地质.[M].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科学出版社.198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