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油田的构成及20年变化分析

被引:4
作者
张抗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储量; 产量; 构成; 大油田;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F426.22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20205 ; 0202 ;
摘要
以地质储量大于1×108t为标准,统计2004年中国大油田的地质和可采储量的规模、区域、丰度和油质等的构成,产量的规模、储产比等的构成。将其与1984年相应数据作对比,认为以大型和巨型油田的地质和可采储量论,东部地区分别增加2.1和1.6倍,西部地区增加4.8和3.6倍,海域中的6个大油田全部为在该期达到大型油田的下限。2004年东部大、巨型油田的储量和产量仍居全国首要地位,全国大、巨型油田可采储量中,轻、中质油占68.2%,但海上大型油田全为重油。实践证明,今后包括东部在内的各区仍不断培育出大型油田,但必须正视其品级有所下降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42 / 548+556 +5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近20余年来中国石油产量及构成变化 [J].
张抗 .
石油学报, 2006, (02) :6-10
[2]   近20年中国石油储量变化分析 [J].
张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5) :584-589
[3]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模式 [J].
岳大力 ;
吴胜和 ;
林承焰 ;
王庆如 ;
衡立群 ;
李燕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4) :518-523+529
[4]   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新构造运动和油气成藏 [J].
龚再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33-138
[5]   从近20年来东部剩余可采储量变化看老油区的潜力 [J].
张抗 .
中国石油勘探, 2003, (02) :1-12+5
[6]   塔河油田性质和塔里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向 [J].
张抗 .
石油学报, 2001, (04) :1-6+9
[7]   中国21世纪初期石油工业展望 [J].
张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2) :95-99
[8]   塔河油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24-28+36
[9]  
中国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M]. 中国石化出版社 , 张抗等著, 2002
[10]  
油气田生命周期和战术战略接替[M]. 地质出版社 , 张抗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