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颗粒物生物活性及其微观特征分析

被引:13
作者
李金娟
邵龙义
杨书申
李卫军
李慧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PM10; 质粒DNA实验; 烟尘; 氧化性损伤; 粒度分布;
D O I
10.13227/j.hjkx.2006.03.033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采用质粒DNA评价法研究了2004年春季北京市区和郊区上甸子(本底区)PM10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郊区上甸子2个PM10的TD20值(引起20%质粒DNA损伤所需要的颗粒物剂量)分别为53μg.mL-1和<50μg.mL-1,市区2个PM10的TD20值分别为125μg.mL-1和100μg.mL-1,说明郊区PM10的生物活性明显高于市区.同时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从PM10微观特征上进行了生物活性差异的原因分析,认为其原因有:①上甸子PM10中以细颗粒物为主,在00.7μm粒度范围内的细颗粒物的数量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市区PM10,而表面积则在01.0μm的范围内高于市区;②市区PM10中以粒度较大的矿物颗粒物为主,而上甸子PM10则以生物活性较大的烟尘为主,数量百分含量高达58.8%.因此PM10质量浓度并非评价可吸入颗粒物健康效应的唯一指标,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和类型可能在其生物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572 / 35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上海市A城区大气PM、PM污染与居民日死亡数的相关分析 [J].
戴海夏 ;
宋伟民 ;
高翔 ;
陈立民 ;
胡敏 .
卫生研究, 2004, (03) :293-297
[2]   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 [J].
时宗波 ;
邵龙义 ;
T.P.Jones ;
A.G.Whittaker ;
R.J.Richards ;
张鹏飞 .
科学通报, 2004, (07) :673-678
[3]   Pulmonary effects of inhaled ultrafine particles [J].
Oberdörster G. .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2000, 74 (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