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体、四倍体泥鳅与大鳞副泥鳅杂交子代DNA相对含量与染色体组型的比较

被引:13
作者
方礼豹 [1 ]
周小云 [1 ]
崔蕾 [1 ]
阎里清 [2 ]
王卫民 [1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湖北省漳河水库水产公司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杂交; DNA相对含量; 染色体组型;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2011.04.024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利用二倍体(D)、四倍体(T)泥鳅与大鳞副泥鳅(P)间的自交与杂交,获得9种细胞型子代,分别为(♀×♂):D×D、D×T、D×P、T×D、T×T、T×P、P×D、P×T和P×P。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和染色体制片技术分别对其进行了DNA相对含量测定和染色体组型分析。DNA相对含量结果显示:D×D、D×P、P×D和P×P属于二倍体;D×T、T×D、P×T和T×P属于三倍体;T×T属于四倍体,且3种类型DNA含量比值接近2∶3∶4。D×D的染色体数2n=50,核型为8m+6sm+36t,臂数NF=64;T×T染色体数为4n=100,抗型16m+12sm+72t,NF=128;P×P为2n=48,12m+4sm+32t,NF=64;D×P和P×D为2n=49,10m+5sm+34t,NF=64;D×T和T×D为3n=75,12m+9sm+54t,NF=96;T×P和P×T为3n=74,14m+8sm+52t,NF=96。经比较分析可知,杂交子代染色体是由双亲各提供一组单倍体染色体组成。
引用
收藏
页码:500 / 5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长江中下游二倍体泥鳅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J].
单磊 ;
魏开建 ;
张桂蓉 ;
邹桂伟 ;
王卫民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8 (04) :453-458
[2]   中国洪湖不同倍性泥鳅的染色体组型及形态特征比较分析 [J].
李雅娟 ;
田萍萍 ;
李莹 ;
印杰 ;
荒井克俊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9, 24 (03) :236-241
[3]   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染色体组型比较 [J].
印杰 ;
赵振山 ;
陈小奇 ;
李艳秋 ;
朱丽亚 .
水生生物学报, 2005, (04) :469-472
[4]   两种泥鳅杂交及人工诱导大鳞副泥鳅雄核发育的染色体变化 [J].
赵振山 ;
高贵琴 ;
吴青江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2, (01) :15-19
[5]   泥鳅与大鳞副泥鳅正反交子代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J].
龙良启 ;
赵振山 ;
汤保贵 ;
潘黔生 ;
熊邦喜 .
水生生物学报, 2000, (06) :659-662
[6]   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形态及数目变异的研究进展 [J].
马纲 .
甘肃科学学报, 1996, (03) :77-80
[7]   鱼类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J].
王祖熊 ;
张锦霞 ;
靳光琴 .
水生生物学报, 1986, (02) :171-179
[8]   两种泥鳅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J].
李康 ;
李渝成 ;
周暾 .
动物学研究, 1983, (01) :75-81+112
[9]   快速获得大量鱼类肾细胞中期分裂相的PHA体内注射法 [J].
林义浩 .
水产学报, 1982, (03)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