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煤中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演化的拼叠作用

被引:12
作者
秦勇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
关键词
煤; 拼叠作用; 基本结构单元; 煤化作用; 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0.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芳构化作用和环缩合作用的传统煤化作用理论具有一定局限性,煤中基本结构单元拼叠作用是高煤级煤演化的特有机理。拼叠作用显著发生的起点位于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为6.0%附近,大分子化学键的均裂提供了拼叠作用得以实现的微化学环境条件,其实质是一种“动力化学”过程,与氧接芳碳等有关的大量“均裂”是在短暂的煤化阶段中突然出现的,导致“拼叠作用”的显著发生具有“阶跃式”特征,是造成高煤级煤中期到后期阶段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急剧增大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地球化学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实验变形煤结构的13CNMR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J].
姜波 ;
秦勇 .
地球科学, 1998, (06) :36-39
[2]   中国高煤级煤EPR阶跃式演化及地球化学意义 [J].
秦勇 ;
姜波 ;
曾勇 ;
呼俊改 ;
李美芬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6) :499-502
[3]   中国高煤级煤的电子顺磁共振特征——兼论煤中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拼叠作用”及其机理 [J].
秦勇 ;
姜波 ;
王超 ;
宋党育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7, (02) :10-14
[4]   豫西高煤级煤中有机元素及统计结构的演化与煤化作用跃变 [J].
秦勇 ;
曹作华 .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1993, (04) :22-29
[5]  
煤变质演化与煤成气生成条件.[M].汤达祯著;.地质出版社.1998,
[6]  
中国煤变质作用.[M].杨起等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