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生植物对湿地无机氮素去除效果的模拟

被引:19
作者
万晓红 [1 ]
李旭东 [1 ]
王雨春 [1 ]
陆瑾 [1 ]
赵茵茵 [2 ]
刘玲花 [1 ]
周怀东 [1 ]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湿地; 水生植物; 铵态氮; 硝态氮; 氮去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2 [水文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别以芦苇、花叶水葱和苦草构建成小规模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开展不同类型水生植物湿地中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去除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分别以芦苇、花叶水葱和苦草构成的模拟湿地单元中,虽然氧化还原等环境条件呈现较大差异,但不同类型水生植物湿地单元的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并没有显著差别,这与以往关于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氮素去除贡献的认识有所不同;水生植物对模拟湿地体系中氮素的去除具有重要作用,在相对较低的氮负荷(NH4+-N约为2.85mg/L,NO3--N约为1.07mg/L,相当于一般城市污染河流)条件下,有水生植物湿地单元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10d去除率分别在39.32%和21.91%以上,而无水生植物的空白湿地单元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10d去除率分别只有34.68%和13.86%;在提高模拟湿地体系水体氮(NH4+-N约为5.50mg/L,NO3--N约为3.37mg/L,是一般城市污染程度的2倍)负荷条件下,有水生植物湿地单元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10d去除率分别大于或等于66.87%和78.92%以上,而无水生植物的空白湿地单元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10d去除率仅为40.62%和31.77%,为人工湿地对原污水或初沉池出水的处理提供了有力依据.试验结果还表明,水生植物能有效促进湿地的氮素转化过程,显著缩短无机氮素在湿地中的寄宿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327 / 3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河岸芦苇、茭白和香蒲植物带处理受污染河水中试研究 [J].
李睿华 ;
管运涛 ;
何苗 ;
胡洪营 ;
蒋展鹏 .
环境科学, 2006, (03) :3493-3497
[2]   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J].
雷泽湘 ;
谢贻发 ;
徐德兰 ;
刘正文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03) :553-554
[3]   潜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氮去除的研究 [J].
付融冰 ;
杨海真 ;
顾国维 ;
张政 .
水处理技术, 2006, (01) :18-22
[4]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J].
刘景双 .
湿地科学, 2005, (04) :302-309
[5]   北京城区河湖水质分析 [J].
吴玉梅 ;
吴玉梅 ;
扬忠山 ;
武佃卫 ;
刘靖 .
湖泊科学, 2005, (04) :373-377
[6]   模拟湿地中磷的去除规律初步研究 [J].
刘来胜 ;
周怀东 ;
董哲仁 ;
王雨春 .
湖泊科学, 2005, (04) :361-365
[7]   沼泽湿地对污水中NH-N和PO-P净化模拟研究 [J].
徐治国 ;
何岩 ;
闫百兴 .
湿地科学, 2005, (02) :110-115
[8]   三种水生植物在不同季节去污能力的对比研究 [J].
黄蕾 ;
翟建平 ;
蒋鑫焱 ;
王传瑜 ;
聂荣 .
环境保护科学, 2005, (03) :44-47
[9]   湿地氮素传输过程研究进展 [J].
白军红 ;
欧阳华 ;
邓伟 ;
王庆改 .
生态学报, 2005, (02) :326-333
[10]   潮滩湿地N、P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J].
高建华 ;
欧维新 ;
杨桂山 ;
不详 .
湿地科学 , 2004, (03) :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