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石炭系成岩作用及储集性

被引:22
作者
王芙蓉
陈振林
王雪莲
田继军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关键词
四川; 东北地区; 石炭纪; 成岩作用; 储集层; 碳酸盐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东北石炭系为一套蒸发性局限海潮坪沉积 ,仅残存中石炭统黄龙组。残厚在通江—南江—巴中地区为2 0 -m左右 ,且分布零星 ;开县—大竹—垫江一带为主要分布区 ,达县地区最厚 ,局部可达 70 -m。岩性主要为含粒屑微—粉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膏岩及泥晶灰岩等。经历了白云石化、重结晶、溶蚀等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 ,地层的溶蚀孔、晶间孔和裂缝发育 ,其储集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 ,成为川东北乃至川东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最重要的一套储集层。孔隙度大于 3%的储层分布范围也在开县—大竹—垫江构造上 ,呈北东向展布。宣汉以北 ,主要是由于双石庙、通江—南江—巴中地区石炭系地层变薄 ,因而储集性能较差。高产的沙罐坪气藏预示本区石炭系具良好的油气远景。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6+122 +1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通南巴构造石炭系分布预测 [J].
陈振林 ;
罗开平 ;
陈晓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3) :293-294
[2]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孔隙演化中的古岩溶和埋藏溶解作用 [J].
王一刚,文应初,刘志坚 .
天然气工业, 1996, (06) :18-23+96-97
[3]   川东地区石炭系储层成岩作用和天然气成藏规律 [J].
郭一华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4, (01) :1-10
[4]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王英华 .
沉积学报, 1992, (03) :85-95
[5]  
四川盆地构造层序与天然气勘探[M]. 地质出版社 , 汪泽成等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