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赣相邻地区双桥山群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39
作者
周效华 [1 ,2 ]
张彦杰 [2 ]
廖圣兵 [2 ]
余明刚 [2 ]
陈志洪 [2 ]
赵希林 [2 ]
姜杨 [2 ]
蒋仁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双桥山群; 火山岩; LA-ICP-MS; 锆石U-Pb年龄; 新元古代;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2.04.009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皖赣相邻地区祁门—平里一带双桥山群地层中发现有呈夹层产出的变安山岩、变流纹岩及变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这些火山岩分别形成于(822.4±6.0)Ma,(821.2±4.6)Ma和(830.4±4.9)Ma,表明这些双桥山群火山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这些火山岩总体呈现为中钾钙碱性特点,以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Ta和Ti)亏损为特征,类似于岛弧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Nd同位素显示,变安山岩来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变流纹岩和变凝灰岩形成过程中有幔源物质加入。结合最新区域资料,该文认为皖赣相邻地区双桥山群火山岩与华南838~820 Ma的大量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是一致的,即岛弧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609 / 62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 [1]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源基性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附视频
    张彦杰
    周效华
    廖圣兵
    余明刚
    蒋仁
    姜杨
    [J]. 高校地质学报, 2011, (03) : 393 - 405
  • [2] 皖赣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壳组成及造山过程
    张彦杰
    周效华
    廖圣兵
    张晓东
    武彬
    王存智
    余明刚
    [J]. 地质学报, 2010, 84 (10) : 1401 - 1427
  • [3]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张彦杰
    廖圣兵
    周效华
    王存智
    蒋仁
    朱意萍
    [J]. 中国地质, 2010, 37 (04) : 978 - 994
  • [4] 江南造山带形成过程中若干新元古代地质事件
    周金城
    王孝磊
    邱检生
    [J]. 高校地质学报, 2009, (04) : 453 - 459
  • [5] 华北—江南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格架的再认识
    高林志
    张传恒
    刘鹏举
    丁孝忠
    王自强
    张彦杰
    [J]. 地球学报, 2009, 30 (04) : 433 - 446
  • [6] 华南双桥山群和河上镇群凝灰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对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演化的制约
    高林志
    杨明桂
    丁孝忠
    刘燕学
    刘训
    凌联海
    张传恒
    [J]. 地质通报, 2008, (10) : 1744 - 1751
  • [7] 江南造山带是否格林威尔期造山带?——关于华南前寒武纪地质的几个问题
    周金城
    王孝磊
    邱检生
    [J]. 高校地质学报, 2008, (01) : 64 - 72
  • [8] 江南古陆中元古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徐有华
    吴新华
    楼法生
    [J].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8, (01) : 1 - 11
  • [9] 华夏地块:一个由古老物质组成的年轻陆块
    于津海
    魏震洋
    王丽娟
    舒良树
    孙涛
    [J].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4) : 440 - 447
  • [10] 皖浙赣相邻区中元古代溪口岩群的划分与对比
    吴新华
    楼法生
    刘春根
    [J].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5, (02) : 86 -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