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运聚与成藏

被引:33
作者
马红强 [1 ]
王恕一 [2 ]
蔺军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烃源岩; 油气运聚; 成藏特征; 巴楚—麦盖提地区;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有效烃源岩为寒武系—中下奥陶统和石炭系,巴楚隆起和麦盖提斜坡2套烃源岩演化历史有较大的差异。该区油气运移疏导系统主要为储层孔隙和裂缝系统、断裂系统与不整合面;主要有3期成藏,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其中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油藏多被破坏;海西晚期油藏保存有好有差,后期又有调整;喜马拉雅期主要为气藏形成与古油藏调整期。根据主要成藏时期及成藏条件的配置关系、源岩及储层的关系,认为巴楚—麦盖提地区大致存在4种成藏模式:早期成藏他生、早期成藏次生、早期成藏—破坏—晚期成藏和晚期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塔西南坳陷北坡至巴楚凸起的生烃史 [J].
刘长伟 ;
王飞宇 ;
李术元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2) :121-123+84
[2]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麦盖提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建议 [J].
郑显华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5, (02) :114-120
[3]   巴楚断隆鸟山构造奥陶系气藏成藏分析及其作用 [J].
皮学军 .
天然气工业, 1999, (02) :50-54+9
[4]   塔里木盆地巴楚凸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 [J].
王清华 .
新疆石油地质, 1999, (03) :34-35+96
[5]   巴楚地区与塔北地区中新生代油气构造成藏史对比研究 [J].
何文渊 ;
李江海 ;
钱祥麟 ;
何际平 ;
郑多明 ;
李建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03) :220-224
[6]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烃源岩特征及其油气源研究 [J].
高志农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4) :319-324
[7]   塔里木盆地巴楚凸起油气聚集及分布规律 [J].
吕修祥 ;
周新源 ;
皮学军 ;
徐士林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6) :489-492+444
[8]   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成藏的输导系统 [J].
佘晓宇 ;
施泽进 ;
刘高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4) :346-350
[9]   巴楚-麦盖提的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 [J].
刘高波 ;
施泽进 ;
佘晓宇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157-161
[10]   塔里木盆地巴楚断隆油气勘探模式 [J].
李洪辉 ;
张光亚 ;
刘建新 ;
丛祝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5)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