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甲烷化研究进展

被引:18
作者
史建公 [1 ]
刘志坚 [2 ]
刘春生 [3 ]
机构
[1] 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2] 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
[3] 《中外能源》杂志社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烷化; 反应机理; 镍基催化剂; 复合氧化物载体; 光电催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1 [废气的处理与利用]; O643.36 [催化剂];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1705 ;
摘要
二氧化碳甲烷化技术被认为是二氧化碳循环再利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目前关于二氧化碳甲烷化的反应机理尚无统一认识,所提出的反应机理主要有三个:一氧化碳中间态机理、含氧酸根中间态机理和二氧化碳直接加氢机理。选取具有较高催化活性且同时具备优良选择性的催化剂对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至关重要,目前主要为Ⅷ族金属(Ni、Co、Rh、Ru和Pd)催化剂,该族金属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就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的工业化催化剂而言,活性组分应以镍为主,以稀土元素为改性组分;催化剂载体应以氧化铝载体为主要方向,并添加热稳定性高的组分以提高载体的热稳定性;在催化剂制备中要控制催化剂的孔道结构和表面酸碱性,以降低表面积碳的速率。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氧化物载体及其负载的镍基催化剂,应该是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的发展方向。早期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是通过外部引入热源对二氧化碳分子进行活化,最终越过能垒获得甲烷分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利用电催化和光催化的方法同样能使反应分子活化,而且还具有环境友好和绿色安全等优点,在工业化方面显示出一定潜力。充分利用太阳能以实现二氧化碳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二氧化碳甲烷化的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8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75 条
[1]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技术进展附视频 [J].
史建公 ;
刘志坚 ;
刘春生 .
中外能源, 2018, (09) :56-70
[2]   CO-2甲烷化用高稳定性Ni/MCM-41催化剂的工艺研究 [J].
周亭 ;
杨传玲 ;
郭芳 ;
许俊强 .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8, 43 (04) :17-22
[3]   微生物电合成系统还原二氧化碳产甲烷的电势依赖性 [J].
鲍白翎 ;
杨厚云 ;
苏馈足 ;
穆杨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 23 (06) :968-973
[4]   石墨烯负载镍催化CO2加氢甲烷化 [J].
张荣斌 ;
仝塞 ;
杨金美 ;
唐纤秾 ;
黄传庆 ;
王学文 ;
冯刚 ;
蔡建信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7, 38 (12) :2255-2261
[5]   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中等离子体与Ni/ZSM-5催化剂的协同作用 [J].
黄秋实 ;
兰俐颖 ;
王安杰 ;
王瑶 .
石油化工, 2017, 46 (11) :1355-1360
[6]   CO2甲烷化Ni基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J].
周亭 ;
郭芳 ;
许俊强 ;
陈志 ;
李军 ;
刘奇 .
功能材料, 2017, 48 (06) :6029-6033
[7]   CO2甲烷化制替代天然气热力学计算与分析 [J].
张旭 ;
王子宗 .
石油化工, 2016, 45 (08) :951-956
[8]   等离子体还原催化剂在CO2甲烷化反应中的活性 [J].
张燕平 ;
杨春辉 ;
陈攀 ;
冉唐春 ;
李娇 ;
印永祥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 37 (08) :1521-1527
[9]   ZrO2负载金属对CO2甲烷化的催化作用 [J].
刘华平 ;
叶素芳 ;
王呈呈 ;
孔丽萍 ;
叶向荣 ;
钟依均 ;
朱伟东 ;
陈刚 ;
王树华 .
低温与特气, 2016, 34 (02) :1-6
[10]   第二金属组分对Ni/SiC催化剂CO2甲烷化性能的影响 [J].
职国娟 ;
王英勇 ;
靳国强 ;
郭向云 .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6, 41 (01)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