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变革的研究综述

被引:42
作者
刘德建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 人才培养; 赋能; 变革;
D O I
10.13811/j.cnki.eer.2019.11.015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040102 ;
摘要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受政策推动,以智能技术变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信息化2.0阶段,其本质内涵是强调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全面变革;社会认知分析表明,公众关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关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的智能技术应用问题。当前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研究中,关注点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学习分析技术和自适应学习,未来教师的能力转型和持续提升,教学管理上的流程变革和新型评估,教学资源上的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学习环境上的技术升级和环境设计。未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需要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逐步融入,提升学习、教学、管理、资源与环境等关键要素,最终实现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变革。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论智能时代的人—机合作式学习 [J].
王竹立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9) :18-25+33
[2]   人工智能视阈下教育治理的技术功用与困境突破 [J].
侯浩翔 ;
钟婉娟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4) :37-43+58
[3]   智能教育时代下人机协同智能层级结构及教师职业形态新图景 [J].
朱永海 ;
刘慧 ;
李云文 ;
王丽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1) :104-112+120
[4]   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J].
刘德建 ;
杜静 ;
姜男 ;
黄荣怀 .
开放教育研究, 2018, 24 (04) :33-42
[6]   开放大学教学资源配送管理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J].
陈硕 ;
沈光辉 .
中国远程教育, 2016, (05) :57-63
[7]   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研究——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学习的新常态 [J].
姜强 ;
赵蔚 ;
李松 ;
王朋娇 .
中国电化教育, 2016, (02) :25-32
[8]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 [J].
徐玉妃 ;
杨昆 ;
袁凌云 ;
罗毅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6 (01) :47-52
[9]   互联网教学与高校人才培养 [J].
钟秉林 .
中国大学教学, 2015, (09) :4-8
[10]   I-时代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以开放大学为例 [J].
方兵 ;
杨成 .
远程教育杂志, 2013, 31 (06) :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