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鱼骨、花鱼骨及其杂交F1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20
作者
练青平 [1 ]
宓国强 [1 ]
胡廷尖 [1 ]
王雨辰 [1 ]
沈土山 [2 ]
姚子亮 [3 ]
机构
[1]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2] 浙江省湖州市锦山鱼种场
[3] 浙江省丽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唇鱼骨; 花鱼骨; 杂交F1;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D O I
10.16535/j.cnki.dlhyxb.2011.06.009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3种多元分析法分析了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花鱼骨H.maculates及其杂交F1(唇鱼骨♀×花鱼骨♂)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杂交F1在体形和体色上完全偏向于母本唇鱼骨,仅背部的小黑点是继承了花鱼骨的形态特征;唇鱼骨、花鱼骨和杂交种F1的可数性状中背鳍、臀鳍、胸鳍和腹鳍条数基本上一致,各项差异均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9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8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的形态与唇鱼骨形态较为相似。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6.7%~100%(P1)、87.9%~100%(P2),综合判别率为94.4%。
引用
收藏
页码:493 / 4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 [1] 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和泥鳅的形态差异分析
    李雅娟
    张明昭
    于卓
    庞义猛
    钱聪
    荒井克俊
    [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 25 (05) : 397 - 401
  • [2] 黄唇鱼、大黄鱼、丁氏■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
    区又君
    勾效伟
    李加儿
    [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9, 24 (04) : 305 - 310
  • [3] 大黄鱼4个家系的形态差异分析
    丁文超
    李明云
    管丹冬
    冯威
    [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9, 22 (02) : 185 - 190
  • [4] 青岛和舟山褐牙鲆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楼宝
    龚小玲
    毛国民
    史会来
    [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18 (01) : 14 - 20
  • [5]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群体内的形态差异与分化
    何杰
    徐跑
    董在杰
    朱健
    张守领
    张成锋
    杨弘
    农肖颖
    梁政远
    缪凌鸿
    [J]. 中国水产科学, 2009, 16 (01) : 54 - 60
  • [6]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赵建
    朱新平
    陈永乐
    刘毅辉
    谢刚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4) : 506 - 509
  • [7] 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形态特征及遗传分析
    顾志敏
    贾永义
    叶金云
    陈立侨
    朱俊杰
    黄鲜明
    杨元杰
    [J]. 水产学报, 2008, (04) : 533 - 544
  • [8] 花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初步研究
    王丹
    赵晓临
    王晓光
    吴瑞兰
    闫有利
    骆小年
    郭冰
    [J]. 水产学杂志, 2008, (01) : 1 - 8
  • [9]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对花生长和消化的影响
    王吉桥
    程爱香
    闫有利
    李文宽
    王丹
    闫彦春
    祁彩霞
    石峰
    [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8, (02) : 116 - 122
  • [10] 东黄海鲐鱼形态差异分析
    邵锋
    陈新军
    李纲
    钱卫国
    [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02) : 204 -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