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分配契约与集群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

被引:8
作者
曾祥炎
刘友金
凌志鹏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两型社会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剩余分配契约; 协同创新效率; 激励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42 [科研、生产联合企业];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从理论上分析了产品收益分成、一次付款外包、分期付款外包、研发团队入驻企业、复合方式五种分配契约对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差异。发现分期付款外包契约却是目前集群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最多、最为有效的一种契约形式。因此,对于政府来说,短期应该通过设置"递减式"引导基金配合分期付款的固定报酬支付契约实现对协同创新的充分激励,长期则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收益分成剩余分配契约模式的推广,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知识产权风险对研发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基于知识特性的解释 [J].
王则灵 ;
尤建新 .
科学学研究, 2015, 33 (09) :1381-1388
[2]   产学研联盟的形成路径与稳定性研究 [J].
蒋伏心 ;
胡潇 ;
白俊红 .
上海经济研究, 2014, (08) :57-66
[3]   产学研技术联盟稳定性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J].
原毅军 ;
田宇 ;
孙佳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34 (04) :3-9
[4]   最优农业契约与中国农业产业化模式 [J].
聂辉华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1) :313-330
[5]   基于AHP-GEM-Shapley值法的低碳技术创新联盟利益分配研究 [J].
陈伟 ;
张永超 ;
马一博 ;
田世海 .
运筹与管理, 2012, 21 (04) :220-226
[6]   基于共生理论-BP神经网络混合模型的工程联盟利益分配研究 [J].
蒋萌 ;
苏振民 ;
佘小颉 .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 (11) :234-237
[7]   基于双边激励的产学研合作最优利益分配方式 [J].
黄波 ;
孟卫东 ;
李宇雨 .
管理科学学报, 2011, (07) :31-42
[8]   基于联盟结构的模糊合作博弈的收益分配方案 [J].
孙红霞 ;
张强 .
运筹与管理, 2010, 19 (05) :84-89
[9]   基于不满意度的Selectope解集研究以及在企业联盟收益分配中的应用 [J].
李彤 ;
张强 .
中国管理科学, 2010, 18 (03) :112-116
[10]   期权-博弈整体方法与产学研结合利益最优分配 [J].
任培民 ;
赵树然 .
科研管理, 2008, (06) :17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