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优势到引领能力:“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

被引:10
作者
钱书法
邰俊杰
周绍东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产业引领; 显性比较优势; 区域价值链;
D O I
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17.09.009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本土产业可以通过两条路径提升竞争力:一是融入全球价值链,二是构建国家价值链。被动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将导致本土企业被锁定在低端环节,而孤立地构建国家价值链,将导致区域间产业发展差距的拉大。我国要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战略,应超越比较优势思路,主动引领区域价值链的构建,而"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正是推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有机结合,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基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文章设计了基于引领能力的显性产业合作优势指数,并以"一带一路"沿线具有代表性的11国为例,选出中国与之开展合作的优势产业组合;在此基础上,梳理并总结了构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产业合作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与东盟天然橡胶产业合作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地区天然橡胶产业的再认识 [J].
李娅 ;
缪靖羽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 32 (10) :1223-1227
[2]   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差异分析——基于国际产业转移视角 [J].
魏巍 ;
吴明 ;
吴鹏 .
产业经济研究, 2016, (01) :80-91+99
[4]   全球价值链还是国内价值链——中国代工企业的链条选择机制研究 [J].
徐宁 ;
皮建才 ;
刘志彪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 (01) :62-74
[5]  
第三次工业化:铸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价值链[J]. 孙建波,张志鹏.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7]   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动力、影响与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 [J].
张少军 ;
刘志彪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11) :5-15
[8]   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考 [J].
刘志彪 ;
张杰 .
学术月刊, 2009, 41 (09) :59-68
[9]   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 [J].
刘志彪 ;
张杰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5) :39-47
[10]   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 [J].
张辉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1) :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