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城市印象研究——以63份访谈资料为主要参照

被引:6
作者
梁子浪 [1 ]
王毅杰 [2 ]
机构
[1]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系
[2]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城市印象; 生活情境; 社会态度; 身份感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不同于既有研究倾向于对流动儿童社会问题进行宏观上的推定,本研究以流动儿童对于城市的主体性印象为基点,研究发现,大多流动儿童对城市的物质环境适应较快,容易由习惯趋于依赖,部分流动儿童对城市中冷漠的社会环境感受强烈,可能与城乡社会"陌生人—熟人"关系特质差异有关;流动儿童大多羡慕城市人的生活方式,这恰与他们当前状况反差明显,他们中不少人敏感于城市人的歧视,自尊心驱使他们不愿被人知道来自农村;流动儿童对隶属群体的评价优劣参半,显现出价值观"局部城市化"的痕迹,他们在自我身份归属方面存在分化,其中有些人呈现身份归属模糊的特征,导致一种"空认同"。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7+90 +90-9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生活情境中流动儿童的认同建构逻辑 [J].
史秋霞 ;
王毅杰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 (01) :135-144
[2]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策略性选择 [J].
王毅杰 ;
史秋霞 .
社会科学研究, 2010, (01) :90-96
[3]   市民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距离研究 [J].
王毅杰 ;
王开庆 ;
韩允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26 (06) :88-92
[4]   流动儿童的歧视归因倾向及其对情感的影响 [J].
刘霞 ;
申继亮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 (08) :599-602+608
[5]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产生机制的质性研究:社会比较的视角 [J].
李晓巍 ;
邹泓 ;
张俊 ;
杨颖 .
心理研究, 2008, 1 (02) :66-70
[6]  
外来者的目光——流动儿童城市认知的经验研究[J]. 张亿全,高燕.浙江教育科学. 2007(04)
[7]  
外来者的目光——流动儿童城市认知的经验研究[J]. 张亿全,高燕.浙江教育科学. 2007 (04)
[8]   广州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调查与思考 [J].
李柏宁 ;
熊少严 .
现代教育论丛, 2007, (05) :27-31
[9]   社区、城市性、网络——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 [J].
张应祥 .
广东社会科学, 2006, (05) :183-188
[10]  
转型期北京中下阶层市民的社会认同问题[J]. 高雯蕾.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