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救济中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困境与突围

被引:9
作者
刘学文
朱京安
机构
[1] 南开大学
关键词
市场经济地位; 贸易救济; 反倾销; 反补贴; 后过渡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外国对华贸易救济措施中的重大问题,已沦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工具。尽管已有八十多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则至今仍未承认。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总体界定,美国、欧盟等国家都有严格的标准。而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企业的各类测试方法其标准愈发严格,方式更加隐蔽。在"后过渡期",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非不再重要,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双反"调查以及美欧的立法变化已经预示着非市场经济规则可能借反补贴措施死灰复燃,中国应更加谨慎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美贸易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对策建议 [J].
冯典 .
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8) :183-183
[2]   国外对华反补贴现状及中国补贴政策分析 [J].
杨荣珍 .
国际经贸探索, 2011, 27 (03) :67-71+82
[3]  
生产要素方法:应诉反倾销必须驾驶的"游戏规则"[J]. 张亮.WTO经济导刊. 2004(12)
[5]   关贸总协定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J].
龙永图 .
前线, 1993, (18) :8-10
[6]  
国际贸易救济法律问题研究[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朱广东, 2011
[7]  
如何应诉美国反倾销[M]. 中国商务出版社 , 叶晓明, 2010
[8]  
国际贸易救济法律制度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陈力, 2007
[9]  
论公平贸易[M]. 商务印书馆 , 王世春, 2006
[10]  
补贴与反补贴制度分析[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李本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