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还是“队友”:盈余管理语境中的卖空者和监督者

被引:15
作者
贺学会 [1 ]
李琛 [1 ]
徐寿福 [1 ]
徐龙炳 [2 ]
机构
[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卖空机制; 盈余管理; 外部监督; 公司治理;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6.06.006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在卖空治理效应存在性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以盈余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融资融券的自然实验数据,考察卖空治理效应所需的外部监督条件,以推进卖空机制治理效应的研究。根据盈余管理的动机,文章区分了阈值型和融资型两类盈余管理,并发现由于其背后分别对应着投机型和积极型两类监督者,监督强度的不同可能导致卖空机制产生不同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卖空者对阈值型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的治理作用,而对融资型盈余管理则治理作用明显。本文将卖空治理作用的这种异质性归因于外部监督强度的差异,说明卖空者虽然打压了公司股票价格,但与部分监督者很可能不是"对手",而是"队友",并与这部分监督者发挥了联合治理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8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卖空机制提高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吗?——基于自然实验的证据 [J].
李志生 ;
陈晨 ;
林秉旋 .
经济研究, 2015, 50 (04) :165-177
[2]   卖空限制与股票错误定价——融资融券制度的证据 [J].
李科 ;
徐龙炳 ;
朱伟骅 .
经济研究, 2014, 49 (10) :165-178
[3]   融资融券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公司盈余管理的视角 [J].
陈晖丽 ;
刘峰 .
会计研究, 2014, (09) :45-52+96
[4]   决策权配置、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 [J].
刘慧龙 ;
王成方 ;
吴联生 .
经济研究, 2014, 49 (08) :93-106
[5]   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实证研究 [J].
林永坚 ;
王志强 ;
李茂良 .
南开管理评论, 2013, 16 (01) :4-14+23
[6]   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J].
苏冬蔚 ;
林大庞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88-100
[7]   定向增发新股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J].
章卫东 .
管理世界, 2010, (01) :54-63+73
[8]   企业信用行为与失信惩戒机制:一个基于信用资本的分析框架 [J].
贺学会 ;
王海峰 ;
王小曼 .
金融研究, 2008, (10) :150-161
[9]  
The Invisible Hand of Short Selling: Does Short Selling Discipline Earnings Management?[J] . Massimo Massa,Bohui Zhang,Hong Zhang.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 2015 (6)
[10]  
Short‐Selling Bans Around the World: Evidence from the 2007–09 Crisis[J] . ALESSANDRO BEBER,MARCO PAGANO.The Journal of Finance . 2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