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沙门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分型

被引:2
作者
杨振泉 [1 ]
方维明 [1 ]
杨智 [2 ]
侯振宇 [1 ]
焦新安 [2 ]
机构
[1]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分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4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12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方法分别提取不同菌株基因组DNA,建立和优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体系,试用22条随机引物对不同菌株进行RAPD扩增,筛选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做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到OPG-03、OPG-06、OPG-07和OPG-13共4条随机引物具有鉴别作用,每一菌株均可扩增出4~10条DNA片段,大多数片段在100~2000bp之间,共扩增出42条RAPD条带,其中共有条带7条,多态性条带35条,多态性为83.3%。不同来源的肠炎沙门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42.6%100%之间,在0.85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将12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分为5个不同的亚型。结论应用RAPD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肠炎沙门菌进行鉴别和分型具有简便、快速和辨别能力高的优势,对肠炎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5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RAPD技术在肠炎沙门氏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 [J].
邓志爱 ;
李孝权 ;
李钏华 ;
张欣强 ;
柴巧学 ;
莫自耀 .
热带医学杂志, 2005, (05) :602-604
[2]   鸭沙门菌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J].
李淑梅 ;
汪铭书 ;
程安春 ;
陈孝跃 .
中国兽医科技, 2004, (04) :40-43
[3]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RAPD分型研究 [J].
侯晓娜 ;
丁雪松 ;
陈渝宁 ;
秦海明 .
中国公共卫生, 2002, (06) :106-107
[4]   随机引物PCR方法用于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J].
芮勇宇 ;
蔡初的 ;
萧斌权 ;
俞守义 ;
李建基 ;
廖育煌 ;
王红 ;
钟豪杰 ;
罗不凡 ;
不详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0, (07) :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