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理论研究

被引:23
作者
刘睿文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旅游形象; 不对称作用; 阴影区; 灰度区; 形象遮蔽; 形象叠加; 黑匣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分析、总结我国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理论的相关研究进展,首次提出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理论的概念,并按照各种具体理论间的联系,构建了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理论的框架体系。基于对我国旅游形象研究及实践发展趋势的分析,以该体系为参照,依据各个理论间的逻辑关系,提出“黑匣子”(Black Box)理论,将7个代表我国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研究发展方向但又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假设为7个等待开启的“黑匣子”,并预测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将成为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新热点。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旅游屏蔽区的城市空间拓展研究——以临潼为例 [J].
杨新军 ;
霍云霈 ;
张祖群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6, (01) :74-77
[2]   旅游形象认知的时间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研究——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 [J].
刘睿文 ;
吴殿廷 ;
肖星 ;
雷引周 .
经济地理, 2006, (01) :145-150
[4]   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如何避开形象遮蔽现象 [J].
张英 .
经济师, 2004, (07) :113-114
[5]   关于旅游规划中卫星资源开发适宜度的思考——以张家界为例 [J].
杨美霞 ;
周国海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3) :58-62
[6]   民族地区旅游地形象认知的替代效应与旅游形象策划 [J].
肖星 ;
王立安 ;
苗红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4, (01) :27-30
[8]   关于福建东山岛文化旅游开发的构思 [J].
张梅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4) :18-23
[9]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J].
杨振之 ;
陈谨 .
旅游学刊, 2003, (03) :62-67
[10]   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J].
部先蓉 ;
李忠武 ;
部先凡 .
经济地理, 2002, (S1) :32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