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

被引:15
作者
吴运高
李继亮
樊敬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实验室!北京
[2]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北京昌平
关键词
造山带; 前陆褶皱冲断带; 盖层冲断推覆体; 基底褶皱推覆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是造山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造山带外带即前陆褶皱冲断带 (主要发育盖层冲断推覆体 ,一般遵循薄皮构造变形规则 )与造山带内带 (主要是基底褶皱推覆体 ,呈现厚皮构造变形规律 )结晶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二者形成机制也不相同 ,但其间仍有紧密的联系。近 2 0年来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为 :1前陆褶皱冲断带逆冲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的几何学特征分析已趋定量化 ,对其组合类型与演化时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且对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展演化模式取得了新的共识 ,即遵循临界库仑楔模式 ;2平衡剖面技术在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应用已从二维平衡与复原演进到三维平衡与复原 ,且日渐计算机化 ;3对造山带内带结晶基底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类型 ( C型与 F型逆冲岩席 )及其特征已有较深的理解 ;4对前陆褶皱冲断带与结晶基底逆冲构造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成演化模式有了新认识。目前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造山带内带结晶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比较薄弱 ;2造山带晚期走滑构造及伸展构造的叠加与改造使得造山带内结晶逆冲推覆构造更为复杂化 ,致使其研究难度加大 ;3全面、精细的造山带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较缺乏 ;4造山带内结晶逆冲岩席变形
引用
收藏
页码:426 / 4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龙门山南段推覆构造与前陆盆地演化
    陶晓风
    [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9, (01) : 76 - 80
  • [2] 天山东段推覆构造研究
    舒良树,马瑞士,郭令智,孙家齐
    [J]. 地质科学, 1997, (03) : 337 - 350
  • [3] 塔里木北缘库车盆地冲断构造平衡地质剖面研究
    杨庚
    钱祥麟
    李茂松
    张明山
    张志诚
    郭召杰
    [J]. 地球科学, 1996, (03) : 63 - 67
  • [4] 逆冲推覆构造研究进展和今后探索趋向
    朱志澄
    [J]. 地学前缘, 1995, (01) : 51 - 58
  • [5] 天山两侧前陆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刘和甫
    梁慧社
    蔡立国
    夏义平
    刘立群
    [J]. 地球科学, 1994, (06) : 727 - 741
  • [6] 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刘和甫
    梁慧社
    蔡立国
    沈飞
    [J]. 地质学报, 1994, (02) : 101 - 118
  • [7] 雪峰山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初探
    陈海泓
    孙枢
    李继亮
    王清晨
    彭海波
    徐树桐
    许靖华
    [J]. 地质科学, 1993, (03) : 201 - 210
  • [8] 平衡剖面的正演计算及其应用
    陈伟
    卢华复
    施泽进
    曾庆
    [J]. 地质科学, 1993, (02) : 117 - 126
  • [9] 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大型推覆-滑脱构造及其演化
    郝杰
    刘小汉
    [J]. 地质科学, 1988, (01) : 1 - 10+97
  • [10] 大别山东段(安徽)大别杂岩中的断层构造岩和推复构造
    徐树桐
    董树文
    周海渊
    陈冠宝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84, (05) : 298 -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