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OLR与秋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18
作者
陈少勇 [1 ,2 ]
乔立 [3 ]
林纾 [1 ]
王劲松 [1 ]
夏权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甘肃省白银市气象局
[3] 西北区域气候中心
关键词
中国西部; 秋季降水; OLR; EOF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中国西部280站地面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OLR资料,采用EOF、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西部OLR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西部秋季OLR高值区与降水低值区相吻合,OLR低值区偏于降水高值区一侧。秋季OLR和降水具有显著的反相变化趋势。(2)西部秋季各月OLR与降水有大片显著的负相关区存在,在西北和东南象限OLR与降水的反位相变化关系更加密切,9月负相关显著区最大。(3)通过EOF分析,南疆盆地—青海高原西北部,是西部OLR变化最敏感的地方。分析敏感区OLR变化对秋季降水的影响,同期9月当吐鲁番OLR异常增大(减小)时,南疆西部、青海高原北部、甘南高原—陇中区域的降水偏多(少),西藏—川西高原降水偏少(多);10月内蒙西部OLR异常与新疆、陕北、川北、桂西有显著的反相变化;11月塔克拉玛干沙漠的OLR异常与陕西降水有显著的反相变化。异常敏感区OLR对秋季降水影响的前期月份主要是上年12月、当年4~6月和8月。(4)青藏高原OLR低值中心,从冬到夏向东向南移动。同期9月高原OLR低值升高,西藏高原降水增多、高原东北侧降水减少,10月高原OLR升高,高原降水增多、河西中部降水减少,11月两者无明显关系。对秋季降水影响的前期月份主要是当年1月、3月和6月。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全球能量收支预算 [J].
Kevin E.Trenberth ;
John T.Fasullo ;
Jeffrey Kiehl ;
周跃武 ;
白虎志 .
干旱气象, 2010, 28 (02) :230-237
[2]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影响南海季风爆发的机制 [J].
李青 ;
刘宣飞 ;
潘敖大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2) :214-220
[3]   青藏高原东部雨季OLR与降水变化特征及相关分析 [J].
柳苗 ;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2007, (02) :249-256
[4]   OLR与长江中游夏季降水的关联 [J].
张礼平 ;
丁一汇 ;
陈正洪 ;
汪金福 .
气象学报, 2007, (01) :75-83
[5]  
Impact of climate variation on fog in China[J]. CHEN Shaoyong1, SHI Yuanyuan1, WANG Liping2, DONG Anxiang1 (1.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Varia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zhou 730020, China;2.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81, Chin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6(04)
[6]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g regions in China[J]. WANG Liping1, CHEN Shaoyong2, DONG Anxiang2, SONG Lianchun2 (1.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81,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Varia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zhou 730020, Chin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6(03)
[7]   中国西北地区总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J].
陈少勇 ;
董安祥 ;
王丽萍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 (03) :423-428
[8]   青藏高原总云量的气候变化及其稳定性 [J].
陈少勇 ;
董安祥 .
干旱区研究, 2006, (02) :327-333
[9]   宁夏高温多、少年平均环流及OLR场特征分析 [J].
陈楠 ;
彭维耿 .
干旱气象, 2004, (02) :23-27
[10]   黄河流域夏季分区面雨量预报研究 [J].
许力 ;
刘强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01) :1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