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油菜抗寒性的形态与生理机制

被引:62
作者
杨宁宁 [1 ,2 ]
孙万仓 [3 ,2 ]
刘自刚 [1 ,3 ,2 ]
史鹏辉 [1 ,2 ]
方彦 [1 ,3 ,2 ]
武军艳 [3 ,2 ]
曾秀存 [1 ,2 ]
孔德晶 [1 ,2 ]
鲁美宏 [1 ,2 ]
王月 [1 ,2 ]
机构
[1]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2]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3] 甘肃省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冬油菜; 抗寒性; 形态特征; 生理特征; 解剖结构; 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低温是影响中国北方冬油菜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冬油菜抗寒机制研究至关重要。从形态、生理、解剖等水平对冬油菜抗寒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各相关指标与冬油菜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筛选可靠的抗寒鉴定指标,建立冬油菜抗寒性评价数学模型,为中国北方冬油菜抗寒种质筛选及品种抗寒性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对7个不同抗寒性代表性冬油菜品种幼苗进行低温处理,观察其生长习性和叶片解剖特征,测定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根颈直径及根部干重,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抗寒性进行分析并建立抗寒性评价模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与越冬率、5—0℃的POD活性变化、0—-5℃的CAT活性变化、10—5℃的游离脯氨酸变化量(X1)、5—0℃的可溶性蛋白变化量(X2)、生长习性(X5)、根颈直径及地下部干重(X6)呈显著负相关,与0—-5℃的POD变化量、栅海比(X3)、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和气孔面积(X4)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主成分分析得到7个品种抗寒性排序与田间越冬率一致;以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指标建立冬油菜抗寒性评价数学模型:Y=-7.58-0.018X1-0.542X2+3.903X3-0.002X4+0.195X5-0.066X6,(R2=1.000);聚类分析将7个品种按抗寒性强弱分为5类,抗寒性强的类型中冬油菜苗期表现匍匐生长,栅海比小,气孔面积小,地下部干重大,Pro活性和SP含量随温度降低增加量大,与之前所做抗寒性排序一致,通径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是影响冬油菜抗寒性的直接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52 / 46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北方旱寒区北移冬油菜生长发育特性 [J].
孙万仓 ;
武军艳 ;
方彦 ;
刘秦 ;
杨仁义 ;
马维国 ;
李学才 ;
张俊杰 ;
张鹏飞 ;
曹建明 ;
孙佳 .
作物学报, 2010, 36 (12) :2124-2134
[2]   菊花耐寒特性分析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J].
许瑛 ;
陈煜 ;
陈发棣 ;
陈素梅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03) :974-981
[3]   小麦代换系抗旱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J].
白志英 ;
李存东 ;
孙红春 ;
赵金锋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12) :4264-4272
[4]   菊花8个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及其抗寒适应性 [J].
许瑛 ;
陈发棣 .
园艺学报, 2008, (04) :559-564
[5]   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J].
孙万仓 ;
马卫国 ;
雷建民 ;
刘秦 ;
杨仁义 ;
武军艳 ;
王学芳 ;
叶剑 ;
曾军 ;
张亚宏 ;
康艳丽 ;
郭秀娟 ;
魏文惠 ;
杨杰 ;
蒲媛媛 ;
曾潮武 ;
刘红霞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2) :2716-2726
[6]   大麦耐湿性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 [J].
王军 ;
周美学 ;
许如根 ;
吕超 ;
黄祖六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0) :2145-2152
[7]   结缕草属杂交后代抗寒性评价 [J].
郭海林 ;
刘建秀 ;
朱雪花 ;
郭爱桂 .
草地学报, 2006, (01) :24-28
[8]   小麦不同品种耐湿性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及其预测 [J].
周广生 ;
梅方竹 ;
周竹青 ;
朱旭彤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11) :1378-1382
[9]   湿害后小麦生理变化与品种耐湿性的关系 [J].
周广生 ;
朱旭彤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7) :777-783
[10]   旱作春小麦品种高产抗旱特性的综合评价 [J].
石书兵 ;
徐文修 ;
张强 ;
克尤木 ;
高文伟 ;
不详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1, (02)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