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协调发展机制——以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为例

被引:18
作者
黄静波
肖海平
李纯
蒋二萍
机构
[1] 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2] 湘南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禁止开发区域; 利益相关者; 协调发展机制; AHP法; 丹霞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通过构建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基于协调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目的,采用层次分析(AHP)法定量分析了目前丹霞山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综合协调性及利益相关者各自评价指标的协调性水平。结果显示:①丹霞山生态旅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呈不协调的发展状况;②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旅游企业和地方政府自身评价指标发展水平不均衡;③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横向或斜向沟通与协调,特别是宏观和中观层的利益主体与微观操作层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为此,从主体关系协调和空间关系协调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丹霞山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的各利益相关者主体关系协调的全通道式沟通网络机制和空间关系协调发展机制。丹霞山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和实现机制有利于为其他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依据,并有利于进一步扩展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39 / 8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1]   国外旅游研究领域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综述 [J].
李正欢 ;
郑向敏 .
旅游学刊, 2006, (10) :85-91
[22]   关于我国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J].
梁丽娟 ;
葛颜祥 .
软科学, 2006, (04) :66-70
[23]   地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多元模式研究——以陕西黄河蛇曲地貌景观为例 [J].
席岳婷 ;
魏峰群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643-647
[24]   从系统学角度透视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结构关系 [J].
刘静艳 .
旅游学刊, 2006, (05) :17-21
[25]   国外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J].
邓冰 ;
吴必虎 .
旅游学刊, 2006, (04) :84-88
[26]   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索——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 [J].
任啸 .
旅游科学, 2005, (03) :16-19+25
[27]   我国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分析 [J].
宋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1) :39-44
[28]   从游客环境容量到LAC理论——环境容量概念的新发展 [J].
杨锐 .
旅游学刊, 2003, (05) :62-65
[29]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J].
万绪才 ;
朱应皋 ;
丁敏 .
旅游学刊, 2002, (02) :68-72
[30]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评价 [J].
杨瑞卿 ;
肖扬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0, (01)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