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蛇类物种丰富度地理格局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被引:10
作者
蔡波 [1 ,2 ]
黄勇 [3 ]
陈跃英 [1 ]
胡军华 [1 ]
郭宪光 [1 ]
王跃招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广西药用植物园
关键词
宏生态学; 生态假说; 生物地理学; 空间分布格局; 能量假说; 生境异质性假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物种丰富度地理格局成因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重要目标之一。生态假说在解释物种丰富度地理格局的成因上受到广泛关注。该文基于100km×100km空间分辨率研究中国蛇类物种丰富度的地理分布格局,并结合生态假说探讨影响蛇类分布格局的因素。该研究采用主轴邻距法获得基于特征值的空域数据,并同生态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蛇类物种丰富度在经、纬度上呈现多峰分布格局,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位于东洋界亚热带、热带,丰富度较低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方草原荒漠、黄淮平原、两湖平原及鄱阳湖平原等;(2)多元回归分析能解释56.5%的蛇类物种丰富度变化,分析得出蛇类物种丰富度格局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归一化植被指数、最冷季降水量和年温差。(3)模型选择结果显示,在多元回归分析中,P<0.05的变量(归一化植被指数、最冷季降水量和年温差)组成的模型是解释蛇类物种丰富度格局的最优模型。这说明蛇类物种丰富度格局是由不同生态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中国蛇类物种丰富度地理格局成因研究的复杂性,该文提出在进一步研究中,需重视各假说中影响因子的选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蛇类物种丰富度地理格局进行综合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343 / 35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 [1] 历史时期黄淮海平原农作制度变迁与农业生产环境演变
    林忠辉
    莫兴国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05) : 1072 - 1079
  • [2] 广东省蛇类新纪录——福清白环蛇
    张亮
    蒋珂
    胡平
    遇宝成
    彭波涌
    唐小平
    胡慧建
    [J]. 动物学杂志, 2011, 46 (01) : 128 - 130
  • [3] 链蛇属的分类分布现状
    罗键
    Sergei ARyabov
    罗颖
    高红英
    罗至仁
    胡先成
    [J]. 四川动物, 2010, 29 (04) : 579 - 582+677
  • [4] 广东天井山林区发现角原矛头蝮
    龚世平
    王海京
    杨昌腾
    余春胜
    潘岽生
    王付民
    [J]. 动物学杂志, 2010, 45 (03) : 170 - 173
  • [5] 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林鑫
    王志恒
    唐志尧
    赵淑清
    方精云
    [J].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06) : 652 - 663
  • [6] 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的能量假说
    王志恒
    唐志尧
    方精云
    [J].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06) : 613 - 624
  • [7] 山东半岛北部沿岸岛屿蝮属一新种(爬行纲,有鳞目,蝰科)
    江帆
    赵尔宓
    [J]. 动物分类学报, 2009, 34 (03) : 642 - 646
  • [8] 温泉蛇属Thermophis一新种——四川温泉蛇(英文)
    郭鹏
    刘少英
    冯今朝
    何苗
    [J]. 四川动物, 2008, (03) : 321 - 321
  • [9] 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赵其国
    黄国勤
    钱海燕
    [J]. 土壤学报, 2007, (02) : 318 - 326
  • [10] 非环境类因子对物种数目协同变化的影响
    胡慧建
    蒋志刚
    王祖望
    [J]. 动物学研究, 2005, (04) : 358 -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