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黄淮海平原农作制度变迁与农业生产环境演变

被引:4
作者
林忠辉
莫兴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农作制度; 环境演变; 历史时期; 农业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09 [农学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712 ;
摘要
一定地域内的农业发展与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紧密相关,而农业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深受所采取的农作制度的影响,这恰恰是传统研究中重视不够的地方。基于文献回顾,本文以不同农业发展阶段农作制度的变迁及其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论述了历史时期黄淮海平原农业不同发展阶段农作制度演变的主要特点,以及农作制度的变迁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发展与黄河下游河道的稳定与否密切相关。南宋黄河改道以前,黄河下游在河北平原长期摆动,加上战争的破坏,导致河北平原农业发展大部长期落后于黄淮平原。黄淮平原则在黄河南流的漫长时期内深受河患影响。在现代农业科技光临黄淮海平原以前,黄淮海平原的农作制度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只是在对环境适应的前提下的细微改进,其对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于平原自然植被被人工植被安全替代后,因林木需求而导致山地植被的破坏、山地土壤侵蚀加剧,从而导致下游地区的河道淤塞、湖泊消失、排水不畅和大面积的盐碱地出现,最终恶化了农业生产环境,使得农业生产水平长期维持较低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072 / 10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诗经》中的农具研究 [J].
陈朝鲜 .
农业考古, 2008, (04) :146-150
[2]   从考古发现看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农业区的开发 [J].
陈文华 .
农业考古, 2008, (01) :29-34
[3]   汉代黄河流域麦作发展的环境因素与技术影响 [J].
荆峰 ;
惠富平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7, (04) :21-27
[4]   淮河中游地区稻作农业考古调查报告 [J].
张居中 ;
尹若春 ;
杨玉璋 ;
王象坤 ;
孔昭宸 ;
阚绪杭 .
农业考古, 2004, (03) :84-91
[5]   大地湾遗址农业植物遗存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探讨 [J].
刘长江 ;
孔昭宸 ;
朗树德 .
中原文物, 2004, (04) :26-30
[6]   中国考古遗址植物遗存与原始农业 [J].
孔昭宸 ;
刘长江 ;
张居中 ;
靳桂云 .
中原文物, 2003, (02) :4-9+13
[7]   关于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农具问题 [J].
陈文华 .
农业考古, 2002, (03) :172-178
[9]   黄河流域农业的起源:现象和假设 [J].
陈星灿 .
中原文物, 2001, (04) :24-29+42
[10]   中国古代土壤耕作制度的再探讨 [J].
郭文韬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2) :17-29